【本報台北訊】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前天結束,有學者為這場「盛會」打分數,認為「勉強及格」;有學生說,「外觀上及格、內涵上不及格」;但若從會議規畫以一天半的時間要達到政策指導是「不及格」。
教改論壇總體檢論壇昨天召開記者會,檢視全國教育會議端出什麼?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表示,和民國八十三年、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比較,這次民間的聲音消弱了。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客座教授段樵則認為,企業界代表僅三位,學生代表也很少,相較之下,香港政府辦教育,很重視教育消費者(學生)的看法,及企業界的用人需求。
段樵表示,台灣多達一百六十多間大學「不可能生存」,台灣的人力資源若無法配合世界經濟發展,在全球競賽中將迅速落後;當大陸、越南等國的經濟大幅成長時,台灣還能再等嗎?後ECFA時代是台灣經濟迅速改變的時代,台灣教育要積極配合少子化及經濟結構改變。
台師大教授吳武典更批評全國教育會議大會「失焦」,十大中心議題、五十幾個子議題、五百多個結論,變成各說各話,時間匆忙下,難以聚焦,所以被認為是「大拜拜」。吳武典呼籲教育部年底要公布的「教育政策白皮書」,應展現大格局、新作為,啟動第二次教改。
中山女中退休老師、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段心儀也說,教育經費已占政府總預算第一名,教育部成為全國第一大部,應根據學生需求把錢用在刀口上,而不是平均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