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埔心訊】彰化縣三十一歲婦人反覆性膀胱發炎,吃了不少抗生素也沒用,不斷復發,後來經腹部X光攝影才發現原來是右腎有七公分大染性鹿角形結石,署立彰化醫院泌尿科醫師林易霆表示,結石內藏有不少細菌才會反覆發炎,如果延誤治療還可能造成腎臟水腫、化膿等併發症。
林易霆說,現今腎結石手術利用內視鏡,只需在腰際開個一公分的傷口,將超音波碎石機探頭經由內視鏡置入腎臟,將結石磨碎吸出,手術時間約三十分鐘、傷口小恢復也快,這位婦人術後,一周即出院。
感染性腎結石,好發族群包括老人、糖尿病患者,尤以女性居多,成因通常是細菌長期寄生在泌尿道,分解尿液中的尿素產生氨,再生成磷酸銨鎂鹽結晶,快速累積成鹿角形結石,因為帶菌多,還可能造成腎功能變差等併發症,初期症狀不明顯,病患若放著不管,十年內因併發症造成死亡率是百分之二十八,有百分之三十六病人則成為慢性腎衰竭。
林易霆說,預防泌尿道感染可預防感染性腎結石,每天應補充足夠水分及維他命C(約一百毫克即可),性行為後應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