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五月起進入腸病毒流行期,馬偕醫院小兒科主任林達雄說,今年腸病毒特別有手腳指(趾)甲脫落的現象,但因多是在類似感冒症狀好轉後,才出現指甲脫落問題,一般人容易忽視。
林達雄說,三到五歲的幼童因為感染手足口症,於手指、腳趾部位出現水泡,當腸病毒治療痊癒後水泡會乾裂、脫皮、長出新皮膚,但最近收治兩例幼兒,其中一名四歲女童手、腳指(趾)甲幾乎全部脫落。
林達雄表示,水泡若正巧長在指甲、趾甲附近,引起甲溝發炎,就會造成脫落。雖然脫落過程中,小朋友不會感到疼痛,但因為看起來很嚇人,讓家長很擔心,看了皮膚科卻找不出病因。
他說,目前發現造成手腳指甲脫落的腸病毒,以克沙奇B型病毒居多,只要加強護理照顧、保持乾淨、降低感染機會,約一到二個月就會完全恢復,但提醒家長,要注意學童個人衛生、勤洗手,且不要讓孩子去摳,或拉扯快脫落的指甲,以免流血或引發傷口細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