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琛綜合報導】大陸新疆省烏魯木齊西元十至十一世紀,戰爭摧毀了佛教盛行的于闐古國。千年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在和田地區策勒縣達瑪溝鄉南部荒漠,發現密集的佛寺遺址群,佛寺大多始建於西元六至八世紀,其建築形制、佛像、壁畫,將有助於了解于闐佛教藝術和中亞、中原相互交流的密切關係。
考古隊隊長巫新華說表示,沿達瑪溝水系從南至北,近百公里範圍內,分布有二十多處漢唐時期的重要聚落建築和佛教建築遺址,其中大型佛寺遺址群超過十處,每個遺址群都有多座佛教寺院建築遺蹟。已命名的有達瑪溝托普魯克墩一、二、三號、達瑪溝喀拉墩一號佛寺遺址。
「這是我第一次在和田佛寺的壁畫中看見這樣的內容。」巫新華驚嘆說:「可以肯定的是,壁畫描繪身著典型唐代服飾的當地人。」這塊殘缺的壁畫在達瑪溝托普魯克敦三號佛寺遺址出土,而身著唐代服飾的壁畫人物形象在達瑪溝托普魯克敦二號佛寺遺址中也同樣存在。
達瑪溝托普魯克墩一號佛寺,長二公尺、寬一點七公尺,佛像緊貼北面牆壁,是全世界迄今發現中古時期最小佛殿,也是塔克拉瑪干沙漠地區,迄今發現保存最完好的古佛堂建築形式佛殿。
達瑪溝托普魯克墩二號佛寺,布局謹嚴,是迄今和田地區發現結構最複雜的回廊像殿佛寺。三號佛寺遺址為庭院廊房布局,規模宏大,呈凹字形,類似建築遺址在絲路南道是首次發現,有助了解古代僧人的起居生活。
目前,達瑪溝區域佛寺遺址群綜合考古調查工作還在進行,將在考古隊中增加有關歷史、宗教、地質、環境、生物等專家學者,為編制遺址保護規畫方案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