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陳璿宇大樹報導】全國教師佛學夏令營昨日邀請佛光山修持中心主任慧昭法師,講解「在家戒之實踐~善行修持的大用與問題探討」,為學員解惑。
「是先受戒好,還是等不會犯戒再受戒?」、「農曆七月或晚上可以誦《地藏經》嗎?」許多民間似是而非的問題,讓不少參加全國教師佛學夏令營的教師「聞戒色變」,紛紛提問。
「皈依三寶是學佛的入門,受持戒律是信仰的實踐。」慧昭法師強調,學佛的人一定要皈依,就如同完成學校註冊手續。
此外,一般人要如何實踐在家戒?慧昭法師談到:「戒的根本精神就在於不侵犯,即不侵犯一切眾生」,故五戒即是「不侵犯他人生命、不侵犯他人財物、不侵犯他人名節、不侵犯他人名聲、不喝酒。」以智慧方便來持戒,「止持」—諸惡莫作,「作持」—眾善奉行。
「先受戒再持戒,不小心犯戒時,可懺悔獲得清淨,千萬不要持有不受戒,犯戒就沒有罪」的投機想法。慧昭法師勉勵大眾,要明白因果,更要相信因果,真正的持戒是不自苦、不惱他,凡是都能為別人著想,就是一種慈悲。
接著,在「問題探討」中,學員提出有關學佛所面臨的問題,或生活中的疑惑,慧昭法師一一為學員詳細的解說,並教導功德回向文,時時心存正念,自然能消災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