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泄瀉是現代人的困擾,很多人擔心會導致腸癌,紛紛向中醫師請教解決慢性泄瀉的偏方,其實,中藥沒有專治慢性泄瀉的「偏方」,還是得靠辨症論治,對症下藥,達到解除慢性泄瀉的目的。
罹患慢性泄瀉的患者,往往一個偏方一路吃到底,這種吃法,人生如何是彩色的?建議患者要有每個人體質都不同的認知,才不會愈吃愈糟。
就有一位罹患慢性泄瀉五年多的患者,近兩年來一直有身體疲倦、食慾不振、腹脹、大便拉稀的症狀,期間曾接受整腸劑治療,雖有改善,但不久卻有復發,也曾服用過許多草藥民間偏方,但愈吃愈厲害。一問之下,才發現脾胃已經過虛的他,還專門挑對脾胃損傷很厲害的偏方來服用,怎會不愈吃愈拉。
這類病患在門診中可以說時常都會碰到,主要的關聯在於患者千辛萬苦尋得祕方後,都是一方吃到底,殊不知,中醫師在診治慢性泄瀉病患時,往往針對患者體質差異,開了各種不同的方子,甚至同一個病患,因為體質、症狀的改變,這個星期的藥方和下一個星期的藥方,也不可能會一樣。
至於最被慢性泄瀉患者視為整腸聖品的「訶子」,現代醫學發現確有很好的止瀉作用,但一般只能治療,必須配合其他適合的方劑,才能達到根治效果。而處於急性期或大便不暢患者,最好避免服用,以免吃錯藥。
慢性泄瀉是一種胃腸消化吸收功能失調的病症,其主要原因是脾、胃、大腸等臟腑受損所引起,所以中藥沒有「止瀉特效藥」,而是採調解身體消化機能,參合望聞問切的基礎上,加入整腸止瀉藥物,而不是單用止瀉藥所能奏效。
慢性泄瀉臨床症狀雖複雜,但經過中藥一至三個月治療後,至少有八成左右的患者會獲得改善,重要的是要注意平日的養生保健,與醫師密切配合,不要迷信偏方,由醫師來提供溫和的中藥,既沒有副作用的顧慮,也可收到健脾胃,止腹瀉的效果。
(作者為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 蘇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