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那天,孩子們的長輩到家裡來玩,我們點了pizza、炸雞等當午餐。老三、老四年紀小,咬了一兩口就吃不下了,這時,長輩就把孩子們吃過的pizza跟還沒吃過的pizza放在一起。恰巧,外子走到餐桌看到了,就順口提醒:「吃過的東西不應該這樣子放,因為這樣不衛生。」
外子的用意是,考量孩子們最近在咳嗽,他很擔心會把病毒傳染給長輩們。然而,當我看到長輩的表情,卻發覺外子善意的提醒,可能傷到他們的自尊心,讓他們感受到不受尊重了。
我非常認真的思考這些事,並發現我和外子都應該學習更有智慧的與長輩相處。特別是面對這些生活習慣上的差異,站在維護孩子、長輩健康的立場,我們在要求上似乎可以多試試不同的方式來處理;可能是請孩子到廚房裡拿盤子,把吃過與沒吃過的pizza分開,或者提醒孩子去洗手,順便帶著長輩一起……,用更有彈性、柔軟的方式來溝通。
我相信長輩疼愛孩子,他們或許不會在乎孩子是不是咳嗽、是不是生病,但是在我們家裡,這些卻是很自然的事情,例如:當孩子要和我共同分享一個東西時,他們會問我:「媽媽!妳有沒有感冒?妳現在OK嗎?」有時,我也會拒絕他們:「對不起,我不能跟你一起share,因為你現在正在咳嗽。」因此,在孩子生病的期間,我一定會避免和孩子分享食物。
之前有一位同事,他的孩子有一陣子常常生病;腸病毒後沒多久,又出現拉肚子的狀況。其實,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家人的衛生習慣,應該特別注意。舉例來說:要經常清洗抹布,孩子水壺的吸管要用工具把藏著汙垢的地方清洗乾淨,口罩應該放在有封口套的袋子裡……,類似這些狀況,雖然看起來多此一舉,但卻可以幫孩子的健康做好把關的工作。
面對往後未知的病毒與無法掌握的環境,我們除了要帶著孩子一起把家庭衛生這件事情做好之外,我也非常希望長輩們能多用理解、新穎的態度,來改變既有的習慣,在為下一代的健康考量之下,有時稍稍調整做法,注意一些小細節,對他們自身的健康相信也會有正向的影響。
無論如何,不管對孩子、對長輩,我的出發點都是希望看到他們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因此,我也藉此事件提醒自己,下次如果又遇到同樣的狀況,我應該事先做好更多的預防、準備與提醒,加油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