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社記者李存菁大樹報導】雨季讓人愁眉不展,但陽光的出現,讓孩子燦爛的笑容,如天使般大放光明,普耀世間。佛光山計畫為莫拉克災區修築四座圖書館,其中高雄縣桃源鄉立圖書館即將開工重整,率先一圓原鄉孩子的閱讀夢。
佛光山住持心培和尚(左)代表捐贈圖館模型給高雄縣桃源鄉鄉長謝垂耀(右),由高雄縣教育處副處長游淑惠(中)見證。圖/人間社記者李存菁
去年莫拉克風災後,災區圖書館受創嚴重,佛光山決定協助重整高縣桃源鄉圖書館,並重建高縣那瑪夏鄉、屏東霧台鄉、台東金峰鄉圖書館,且為符合鄉民需求,佛光山謹遵星雲大師指示「尊重與包容」,深入原鄉與當地代表召開研討會,以延續其信仰及傳統文化。
在尊重原住民文化特色,不加入任何宗教色彩,共同集思廣議後,第一所即將開工整修的桃源鄉立圖書館,融入布農族、鄒族傳統圖騰元素,重整出適合小朋友閱讀及具觀光價值的外觀,同時建設藝文展演平台和表演空間。
在莫拉克風災屆滿一周年前,佛光山昨天舉行「攜手同『原』,圓一個閱讀的夢」記者會,高雄縣桃源鄉鄉長謝垂耀、高雄縣教育處副處長游淑惠、桃源鄉圖書館館長謝英雄、佛光山住持心培和尚、設計團隊等人出席與會,宣布送給桃源鄉小朋友這個大禮。
謝垂耀感謝佛光山幫孩子圓了閱讀的夢,「這必定對文化會有所提升;台灣是一個有愛的社會,相信未來重建的路也會得到大家的鼓勵。」
心培和尚表示,佛光山協助圖書館重建不只是硬體的外觀,更著重內涵及關心孩子的需求,這些皆有所考量,希望能延續原住民的信仰、傳統文化。
謝英雄說,圖書館不只是提供給民眾借書、還書的一個單位而已,也希望是一個休閒聚會的場所,同時能夠提升閱讀風氣,把圖書館行銷出去,讓鄉民知道它的好處在那裡。
游淑惠認為,透過閱讀,孩子打開一本書就好像打開一個世界一樣;打開一本書就好像站在前人的肩膀一樣,可讓孩子更有信心看得更遠更高,她期盼圖書館打開閱讀風氣,讓原鄉孩子累積能量、軟實力。
整場記者會就在品嘗那瑪夏鄉的金煌芒果冰淇淋後結束。在災後這段「放晴」的過程中,佛光山一直扮演著支持原民圓夢的角色,除了免費提供行銷產業的攤位、提供展演機會,在汛期期間,紅肉李果子、金煌芒果無法下山銷售之際,更協助開發果醬製作,並將技術轉移,延續原鄉產業的發展,讓危機變成轉機,一同支持原鄉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