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年,一部《黑暗騎士》重新賦予蝙蝠俠系列電影靈魂,讓已故男星希斯‧萊傑憑反派角色「小丑」奪得奧斯卡,撫慰在天之靈。當我們以為這一定是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的人生高峰,沒想到幾年之後,《全面啟動》問世,顯然這位導演的才華尚未到達極限!
克里斯多夫‧諾蘭:請記住這個名字!
故事要從一個久遠的年代開始說起。
那一年,有個十六歲的男孩,在他的想像世界裡構築著一個入侵人類潛意識與夢境的故事。這段天馬行空的青春奇想,就是《全面啟動》這部電影的雛形。
當這個愛幻想的少年終於長大,如願成為一個編劇與導演,抱著一部叫作《記憶拼圖》的劇本,跑到各大電影公司去毛遂自薦,該片描述一個失去記憶的男主角,靠著身邊的圖騰與照片重組記憶。透過順敘與倒敘交錯的手法,打破傳統敘事慣性,也被行家級的影迷視為曠世奇作,由此奠定了克里斯多夫諾蘭的兩大特色,一是「邏輯觀念」,一是「人性黑暗面」,這兩大特色都在他往後的電影裡面繼續延伸。
諾蘭的第二部作品《針鋒相對》走向主流的警匪驚悚類型,讓當時以家庭喜劇聞名的羅賓‧威廉斯,難得演出偏向反派的殺人魔,可是更複雜的是艾爾‧帕西諾飾演的警探,因為過去的經歷與良心譴責,讓他成為一個長期失眠的人,而他出生入死、衝鋒陷陣的目的,終究只是為了一場好夢,直到他最後終於長眠,才讓夢境成為一種解脫。可是有沒有想過:如果他可以徹底擁抱夢境,那麼他的真實人生是否真能找到出口?這些關於夢境;關於心理層面的描述,也在後來的《全面啟動》裡面被放大了!
簡單來說,諾蘭的作品,都有一脈相承的黑暗主題,所以找他來拍《蝙蝠俠》是最適切不過,因為蝙蝠俠雖是正義化身,內心卻有著巨大的黑暗面,行俠仗義除了為拯救別人,可能也是想拯救自己殘破的心靈。在經歷過蝙蝠俠電影《開戰時刻》,以及另一部以魔術師為題材的電影《頂尖對決》之後,諾蘭式的黑暗氛圍,加上道德與人性的多重拉鋸與衝突,都以不同的形式被放進故事裡,成為他的註冊商標。他洞悉人性的深沉與悲觀,同時又精準地掌握故事節奏,所以他的電影雖然沉重,卻不無聊;層次豐富,但是娛樂性充足,所以在一連串好評之後,終於以第二部蝙蝠俠電影《黑暗騎士》正式大鳴大放,不但被電影公司視為金礦,更讓他有機會把年少時期的故事構想,正式付諸實行,於是創造出《全面啟動》!
據說為了要完成此片的壯觀場景,製作成本高達兩億美金,而諾蘭在拍攝本片時,才將近不惑之年,以導演來說,算是年輕,卻已創造出僅次於詹姆斯‧卡麥隆的驚人成就。或許一般觀眾看電影的時候只會管演員是誰,不會在意導演是誰,可是「克里斯多夫‧諾蘭」這個名字,觀眾應該記住,以目前的成績來看,名列傳奇導演是指日可待!
陣容堅強 場面浩大
《全面啟動》最大的看點在哪裡?第一個被注意到的當然是演員陣容!男主角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早已擺脫《鐵達尼號》的奶油小生形象,在《血鑽石》、《隔離島》都走深沉路線,這樣的特點在《全面啟動》當中,更顯而易見,他在片中的角色可說是融合了導演其他幾部戲裡面的所有黑暗特質之大成,不只和蝙蝠俠一樣有黑暗面,也和《頂尖對決》的魔術師一樣,有著難以啟齒的秘密,甚至和《針鋒相對》裡的艾爾‧帕西諾同樣渴望著一場好夢,並且在夢裡找到救贖。無論複雜度、詮釋的難度來說,這個角色都可以看成是李奧納多的一大考驗,而他也沒有讓觀眾失望。
除了李奧納多掛頭牌之外,這部電影的配角陣容也非常整齊,有《戀夏五百日》的喬瑟夫高登李維、《冥王星早餐》的席尼安墨菲、《鴻孕當頭》的另類美少女艾倫佩姬、日本影帝渡邊謙,還有奧斯卡影后瑪莉詠柯蒂亞,演員一字排開,各個都是大咖,再搭配上大型爆破場面、顛覆性十足的視覺衝擊,甚至還有火車開上大馬路、整座大都市對摺成直角的銀幕奇觀,都有足夠的本事讓觀眾瞠目結舌!
峰迴路轉 挑戰腦力極限
很多人在看電影之前不喜歡看太多的評論,因為害怕被「爆雷」!所謂的「爆雷」是網路用語,指的是提前知道劇情細節,讓觀影樂趣大減。可是這樣的問題不會發生在《全面啟動》這部電影身上,因為這部片的內容實在複雜到一言難盡,就算想「爆雷」都不可能!
基於以上原因,以及影評人的基本道德,我在此並無「爆雷」的打算,卻必須提醒觀眾:觀看本片時,千萬別遲到,因為第一個鏡頭就是重點,並且有首尾呼應的劇情呈現,而整個劇情的邏輯與規則,大部分都會在開頭半小時內講解完畢,所以如果開頭沒看到,後面將會完全看不懂,因為這個劇本簡直超乎想像,而且每個細節環環相扣,用縝密的邏輯撐起一個龐大的故事線,挑戰觀眾的專注力與理解力!它的劇情結構有點類似《駭客任務》,卻比《駭客任務》更複雜、更細膩,或許看過第二遍、第三遍,都會有不一樣的新發現。
夢境與現實的分界
依照佛洛伊德的理論:「夢是潛意識的延伸」,那麼假如我們可以侵入別人夢境,就可窺探隱私,或從夢中偷走別人腦海裡的秘密資訊,甚至在夢裡面放進某些訊息,藉以控制別人的潛意識;改變別人的思想或決定。片中的李奧納多與他的夥伴,就是專門侵入別人夢境的「心靈犯罪者」,他們設法讓大腦中的夢境可以跟他人共享,趁目標對象進入夢鄉時,進入他的潛意識裡面,盜取商業機密。可是這麼做當然有危險,除了可能被目標對象反擊之外,長期處在夢境裡面的結果,可能讓你分不清現實與夢境的界線,甚至迷失其中,永遠出不來!
本片最絕妙的設定,不只是侵入夢境,而是「夢中還有夢」,主角們甚至還可以透過夢裡面的夢,再進入另外一個更深層的夢
!這種超乎想像的安排,用層層的夢境深入潛意識的核心,更透過疑幻似真的情境,丟給觀眾另一種層面的思維:如果真實世界早已滿目瘡痍,那麼留在夢裡面會不會就比較美好呢?最後那個急轉直下的結局,創造出一種「似夢亦非夢」的迷離情境,讓觀眾不自覺的倒抽一口氣,卻也隱含著「人生如夢」的無常哲理。
莊周夢蝶
費里尼在自傳的標題上說:「夢是唯一的現實」,而中國早有類似的思維,最明顯的是莊子的『莊周夢蝶』寓言,從個體存在的角度,對宇宙、人生等問題的形象化,闡述著「夢與真不可分」,夢可當真,真亦可當夢,或許人生也是一場夢。這樣的哲學思維,或多或少都和本片的中心命題相互呼應。
出自《莊子‧齊物論》的「莊周夢蝶」,翻譯成白話文是說:從前,莊周夢到自己變成蝴蝶,以為自己本來就是蝴蝶,忘了自己曾經是莊周。不久後,莊周醒來,發現自己又變回莊周,於是他就想:不知是我莊周作夢變成蝴蝶?還是蝴蝶作夢變成莊周?
莊周夢蝶?蝶夢莊周?
什麼是真?什麼是夢?你我又可曾真的清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