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成人的軀殼、未成熟的心智」是許多父母對家中青少年的形容,兒科醫學會表示,正因為青少年還不算完全的成人,因此診斷指標若完全比照成人,可能延誤了治療黃金期,建議青少年可別因為跟嬰幼兒一起候診感到害羞,十八歲以下出現身體不適,仍應看兒科。
兒科醫學會今年六月的調查顯示,兒科就診的青少年患者僅約一成四,理事長張美惠表示,青少年的身心處於劇烈變化階段,在生殖、內分泌、皮膚等方面,與成人有不同的就醫需求,尤其不少疾病可能與幼童疾病相似、或是連動了多種體內機制,一般成人的專科可能無法找出病因。
兒科醫學會祕書長李秉穎以青少年好發的「菊池病」為例,這是因自體免疫反應引起的長期發燒合併頸部淋巴腺腫大,若沒接受兒科訓練,知道有這個疾病,恐會誤認為感染而施以抗生素,形成無效治療。
兒科醫學會副祕書長葉樹人指出,成人高血壓定義是收縮壓高於一百四十、舒張壓高於九十毫米汞柱,不過若青少年超過此範圍,他不只是高血壓、而是屬於嚴重高血壓,而且有不少遺傳性疾病可能根源於兒童時期,仍應讓兒科協助診療。
平均身高超過一百八十公分、今年高中籃球亞軍能仁籃球隊隊員,昨天也到場宣導「十八歲以下看兒科」觀念,他們說上了這一課,以後即使跟小孩子一起候診,也不會感覺不自在,畢竟找對醫師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