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往前走。(上)

隱地 |2005.09.01
363觀看次
字級

在節慶的日子裡,我成了朋友們注目的焦點,大家說好聽的話讓我高興,讚美、鼓勵兼而有之。我沒有樂昏了頭,反而更加清醒,三十年之後的爾雅要如何往前走?爾雅還會有一個更壯闊的明天嗎?如果爾雅沒有新的遠景,那麼,三十年慶只是一個令人難過的日子,因為從今以後,前面的路愈走愈窄,我們歡唱著的,原來只是一首感傷曲,感傷文學的好日子離我們愈行愈遠。

今年七月二十日———爾雅三十年慶,終於過去了。那一天,是我生命史上的一個高點,當天,有五家報紙的副刊,都刊出我寫的一些和爾雅有關的回憶,這種自放煙火的愛現表演,一方面多少有些炫耀的心情,一方面也知道如今文化新聞式微,一家出版社的周年新聞,並非什麼大不了的事,何況三民、皇冠都剛度過五十周年慶,三十比起五十,還差一大截,記者不寫,報紙不登都很稀鬆平常,果然二十日那天,只有自由時報副刊為爾雅做了一個小專訪,中央日報副刊有一則小簡訊,其他各大報紙,沒有一字報導爾雅三十年慶的活動。

其實也怪不得報紙的文教版記者和編輯。我自己讀的正是新聞系,深知要讓報紙為你刊出活動消息,必須事先主動發新聞稿或邀請函,此次辦爾雅三十年慶活動,不但未給記者消息,連作家朋友亦未發請柬,說得更明確些,爾雅三十周年,根本未印邀請函,有些作家朋友還因此誤會,以為我大小眼,只請某些作家,其實是我的心力全都放在編輯三本三十年慶文選、詩選和撰寫三十年爾雅大事記,完全顧不過來邀些什麼朋友一同來慶賀,我自己的想法是,爾雅出版社隔壁有間爾雅書房,早在三個月前,馬可孛羅的卓太太就撥電話給我,提醒我三十周年慶時千萬不要買蛋糕,她會送爾雅一個三層蛋糕,讓到爾雅來的朋友共享,我只要自備咖啡,朋友們跑來,有蛋糕有咖啡,歡慶的氣氛自然會散發開來。果然七月二十日來了一屋子爾雅讀友,各地讀書會的朋友以及作家朋友們看到我在報上自放煙火的文章,也臨時跑來向我道賀,不但送來美麗花籃、盆景,還花錢購買三本爾雅社慶書以及鼎公的三本回憶錄———《昨天的雲》、《怒目少年》和《關山奪路》。

在節慶的日子裡,我成了朋友們注目的焦點,大家說好聽的話讓我高興,讚美、鼓勵兼而有之。我沒有樂昏了頭,反而更加清醒,三十年之後的爾雅要如何往前走?爾雅還會有一個更壯闊的明天嗎?如果爾雅沒有新的遠景,那麼,三十年慶只是一個令人難過的日子,因為從今以後,前面的路愈走愈窄,我們歡唱著的,原來只是一首感傷曲,感傷文學的好日子離我們愈行愈遠。

七月二十日之後,每天拖著一個疲累的身體上班,感覺自己好累好累。有時只是虛幻的坐著,一桌子的事等著我處理,朋友們從四面八方寫信來,說我能堅持三十年的文學出版路線是多麼不容易,我應當一一回信道謝,卻絲毫沒有力氣提筆,只是茫茫然的看著辦公室同仁的忙碌,心裡想著的是往後的爾雅要何去何從,文學的盛景還會有回來的一天嗎?

社會完全不一樣了。如今大多數人看來沒有普世價值。中國人本來就是一盤散沙。最近幾年因政權搶奪,更加四分五裂。一般民眾只關心 天天上漲的物價,如何守住口袋,讓全家人的生活能平安度過。青年人腦筋裡到底在想些什麼,對我這個二年級的人來說,已幾乎不能瞭解。說來真是人的悲哀,當我年輕時,放眼望去,所謂的大人和老人,只是一群權力和金錢的擁有者,渾渾噩噩,真有睿智且肯助人一臂者並不多見,而今自己的年齡,已經從年輕人的區塊移轉到老年人的區塊,換了身分彼此互望,又覺得今日的年輕人缺少理想和奮鬥精神,而我們在對方看來也只是既得利益者。年輕人一定會想,你又幫助過我們什麼呢?

原來這就是代溝。代溝一直存在於兩代之間。老的看不順眼小的,小的看不起老的。可是實際的狀況又有差別。當我們是孩子的時候,我們的父兄可是絕對威權的,他們多半因戰亂逃難來台,心情鬱悶,動輒打罵孩子,成了他們唯一發洩的方法,我們甚至無法上桌和父母一同吃飯。等到我們成為家裡的掌權者,因實施家庭生育計劃,我們多半只有一個兩個孩子,至多三個,已經算是人口眾多的家庭,和上一代比較起來,幾乎都有七個八個孩子,所謂食指浩繁,情況大有不同。於是孩子成了家裡的寶貝。千辛萬苦,就是不讓孩子吃苦。問題是,人,真是一種奇怪的動物。苦不得也寵不得。從小被打罵長大的孩子,心裡受到扭曲,長大後變得古怪彆扭。而寵著長大的孩子,拔扈、專橫又吃不得苦,遇到一些小小挫折就退縮,好逸惡勞,結果養成只會玩樂,卻不肯分擔家裡的責任。

和上一代比較,我們不如五四那一代的知識分子,他們多半有國學基礎,也有一些做人的基本原則,但明說一套,暗地裡的行為顯然並不言行一致。我們自己這一代又如何呢?所謂社會精英,也不過爾爾,真正的英雄和君子似乎也沒出現幾個,但整體來說大致還能保持一種正常的運作。社會亂象的不斷出現,這十多年來由於政治鬥爭加上教育政策澈底失敗,以及資本主義推波助瀾的商業媚俗腐蝕人心,大家大鳴大放,如今惡搞胡搞,完全不忌人知,攤在陽光下仍然我行我素,誠信在社會上崩盤,禮義廉恥四維八德全被當作笑話,這才是我們社會真正的隱憂和危機。(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