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人擁真功夫 期盼獎座肯定

 |2010.07.26
668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大人啊!請善待這班戲子伶人,不可怠慢,因為他們是這個時代的縮影」。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試圖為伶人地位發聲,四百年前的高聲疾呼,至今仍迴盪於台灣劇場。

以台灣獨有眷村故事為基底的表演工作坊《寶島一村》,從二○○八年底演到今年,感動了新加坡、中國大陸的觀眾;集體創作的《陪我看電視》,則在笑中逼出觀眾的淚水。

舞台劇是現場藝術,道具、燈光、服裝、舞台設計、音樂,與電影有別,但因近距離又即時呈現在觀眾面前,也更考驗演員臨場功力。

網友描述,某場在台北演出的果陀新戲《步步驚笑》,戲演到一半發生地震,給了劇場國寶金士傑臨時「抖包袱」的機會,加了句「是什麼樣的大地震把你給震醒的啊」,巧妙化解觀眾不安。

劇場迷人之處,不就是這種一期一會、舞台及現實交融的體驗?劇本、演員永遠是活的,無法重播複製,更有一種只有在場者才能分享的共同感。

法國的「莫里哀之夜」於四月底表揚了年度最佳劇團、歌舞劇、喜劇、演員、配角,也不忘肯定構成舞台上精采一瞬的各項專業,獎座就是喜劇大師莫里哀的頭像,傳承意義十足。

英國的勞倫斯奧立佛獎,是英國劇場兵家必爭之地。今年的獲獎者中,就有台灣影迷熟悉的英國演員瑞秋懷茲,以《慾望街車》獲最佳女演員獎。

在台灣,劇場界並非沒有期待。屏風表演班執行長林佳鋒表示,「對於台灣劇場人員來說,沒有獎項肯定,是很遺憾的事」,「東尼獎(美國戲劇界大獎)早該在台灣發生」。

林佳鋒認為,戲劇每一次再現,都需要舞台,並集結百人之力,所以仍屬小眾市場,產值自然較小,是缺乏獎項的原因之一。

「黑眼睛跨劇團」導演、詩人鴻鴻則說,台灣並沒有戲劇協會或戲劇界人士組成的組織,若要辦獎,可由官方委託民間的方式,由專業人士評審,以鼓勵本土創作為方向。

常設獎項有助製造話題,可帶動市場、增加藝文人口,但回到原點,終究是為了肯定從業者的表現,顯示對產業的尊重。台灣既然矢言發展文創產業,怎可怠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