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家中有體質差的孩子,可把握「夏至」前後的時機,進行以「穴位敷貼」來調養體質。古代人認為,小兒的神經系統發育未完全,調節機能也不健全,胃腸消化脆弱,在形體和功能不完善下,抗病能力自然差,容易被病邪所傷。
根據老祖宗冬病夏治原則,從即日起可利用「穴位敷貼」方法,對於冬天容易發作的疾病,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容易感冒等,在夏季做預防性治療。將辛溫、溫陽、逐痰、袪寒的中藥,敷貼於穴位上,藥物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再經由經絡氣血直達病處,使得身體防禦能力加強。
從國曆二十一日的「夏至」到七月二十日、三十日、八月九日「三伏日」,氣候特點是「濕」,這段時期午後有雷陣雨與颱風多;中醫師認為「濕」與脾臟關係最大,而「濕氣通於脾」,所以這段期間是健脾、養脾、治脾的重要時間;脾胃消化功能失調,養分吸收便有問題,免疫力自然受到損害。
脾虛的孩子,容易誘發過敏性疾病,中醫補脾的意義在於強化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因此,在這段期間可利用「培元固本湯」調理身體,其處方包括黃耆、巴戟天、補骨脂、五味子、芡實、生薑、紅棗、山藥、枸杞子、肉桂、杜仲、栗子;另加土雞肉、紅蘿蔔一起燉煮食用;如能配合「穴位敷貼」調養體質,對於強化免疫機能具有相當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