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學指考與國中二次基測放榜,媒體大篇幅報導最高分的優秀學生成績與努力經過,相信這些學生優異的表現,能激勵不少學子。
不過,人有賢愚之別,更別說台灣的升學考試,比的只是誰比較會背書,並不能證明一切,考得好值得恭喜,但應謹記的是,這不代表人生從此一帆風順;不擅長背書,但很有能力的孩子,雖然考不上理想學校,也不代表人生從此一蹶不振。
人生道路沒有標準格式,上明星高中、讀頂尖國立大學是一種,進入技職體系學一技之長是一種,不升學直接進入職場學習也是一種,決定人生成敗的不是學歷高低,而是能否在自己選定的道路上認真努力。
例如贏得法國麵包大賽冠軍的吳寶春,靠傑出時裝設計贏得國際肯定的古又文,代言廣告與節目活動滿檔的知名主廚阿基師等,他們走的路都不是讀頂尖大學,他們有的上技職體系,有的為了分擔家計,年紀輕輕就進餐廳從最低階的學徒做起,成就這些人事業的不是學歷,而是不服輸的向上精神,及實際投入社會學到的街頭智慧。
反倒是有不少從小到大都拿第一名,考進明星高中、國立大學,但畢業後卻只想考取高普考、公職考試或當教師,一次又一次的投入錄取率不到百分之一的國家考試,還沒開始的人生,已陪葬在往返各考場的奔波。
我相信五萬多的流浪教師裡,有許多人讀書成績一定比吳寶春、阿基師好很多,但為什麼這些人甘於成為流浪教師,卻沒有勇氣嘗試開創人生新道路?
很多流行趨勢專家已大聲疾呼,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不是只會讀書考試的資優生,而是懂得嗅出社會氛圍,能在殘酷的社會競爭中存活的街頭小子。
吳寶春、古又文、阿基師等人的發光發熱,證明人生沒有標準化的成功道路。
希望在考試跌倒的學生及家長,能靜下心來好好地思考,在明星高中與頂尖大學外,其實還有很寬廣的天地,只要你願意去探索的話。
羽昀(台北市/教育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