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詩行】高尚的心

徐國能 |2010.07.22
1184觀看次
字級

關於《愛的教育》這本書,我必須提到我的大姊。從小她別的事都沒什麼,就是酷愛看書,她比我大六歲,平常不太理我,一付高深莫測的樣子,我們家裡的童書差不多都是她買的。據母親說,大約是小學五年級的時候,不知上著什麼課,大姊低著頭自顧自地讀著藏在桌子下的《愛的教育》,這理所當然被老師發現了,老師責備她一頓並沒收了那本書,我總猜想,她的老師會翻翻那本沒收來的書嗎,看了會作何感想呢?

聽聞這件事,也是我大約五或六年級的暑假,母親看我在看《愛的教育》便說起了這段往事,那時大姊已是高中生了。當時我覺得這本書並不好看,內容就是小四生「安利柯」一年的日記,沒有高潮,頗為沉悶。尤其是夏丏尊的譯文在許多名詞上完全與現代脫節,小學生讀起來常摸不著頭緒,但我還是很勉力地看完全書,因為我不想輸給大姊,同時很想知道究竟是哪一段那麼好看,可以讓她拚著被老師責罰也無論如何要讀下去。時移事往,童年的閱讀感受早已遠去,最近重新在網路上買了一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的《愛的教育》,一樣是夏丏尊所譯,愈讀愈無法釋手,真正地發現了這本書的趣味。

《愛的教育》是義大利亞米契斯(Edemondo De Amicis)在一八六八年出版的作品,裡面國家主義的情懷很濃厚,大約反映了作者那個時代的民族困境,而夏丏尊的譯文現在讀來,反而覺得特別有十九世紀的風情。不過這本書真正的內涵,在於如何在生活細節裡,「潛移默化」一個質樸孩子成為一個心性高尚的君子。博愛的胸懷、犧牲自我的精神、寬容與體諒、熱情與進取、對人的敬與愛,這些崇高宏偉的美德,都可以展現在一個一個不經意的小故事中,而且是那樣的活潑生動。文學藝術固然不能只是自我定位在宣揚道德的載體而已,但《愛的教育》用一個純真的孩子心靈,揭示了所謂的道德乃是源於人性最根本的情感,高尚心靈所自然流露的,必是帶著感情的道德行為。

一邊讀《愛的教育》,一邊想到的是自己的受教過程與目前的教學工作。

台灣教改多年,從小學到大學,從教師養成到教材製作發行,專家學者鉅細靡遺地針對方方面面提出更良善的制度,然而落實到教育現場,能說成功的政策大概沒有幾項。其實制度的良窳固然重要,但是「心」的問題更是教育成敗的關鍵。我們為何要受教育,我們究竟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哪一種價值與理想是我們真心的渴求?而一個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又應該以怎樣的心情來面對這份工作?當必須取捨的時候,什麼是可以犧牲,什麼是不能犧牲的?

我不是一個好老師,在我的課堂上,也有隨意讀著其他書的同學,有的是《暮光之城》、有的是《中國哲學十九講》、有的是《ELLE》或《C++》等,我常不願打斷他們的興致,因為比起我空疏的詩學漫談,也許他們的書裡正處在一個緊要關頭也不一定,我不要阻斷那些以夢為馬的神馳,那是人生最可貴的瞬間。《愛的教育》原書名是《Cuore》,意思就是「心」,「心」應該是一種靈魂深處,最純潔的嚮往與追尋吧。我曾經擁有過那樣的「心」嗎?那樣的「心」漸漸失去了嗎?整個時代都成了這樣了詩行:

在需要心的地方

請放上一塊石頭

(顧城〈答宴〉)

我明白我的「心」也被某個什麼東西給沒收了,藏在一個塵封的抽屜裡。

在炎熱的暑假重讀《愛的教育》,原來人生是擁有、失去、再擁有、再失去……這樣的一種感傷啊!(本專欄每周四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