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學衡】婉約詞風之形成

龐涵穎 |2010.07.08
1327觀看次
字級

紀昀於《四庫全書》曰:「詞自晚唐五代以來,以清切婉麗為宗.....」又劉熙載於《藝概》〈詞曲概〉中云:「太白〈憶秦娥〉聲情悲壯,晚唐、五代惟趨婉麗....」由此可知,唐五代詞風趨於婉約,並以此為正宗。

傳統詞論所界定之婉約風格特徵,在許多論詞作品中可顯見,如張炎《詞源》云:「簸弄風月,陶寫性情,詞婉於詩;蓋聲出鶯吭燕舌間,稍近乎情可也。」又如沈義父《樂府指迷》曰:「.....下字欲其雅,不雅則近乎纏令之體;用字不可太露,露則直突而無深長之味;發意不可太高,高則狂怪而失柔婉之意。」

兩家對詞體的風格特徵皆有一共同點,認為詞的創作風格須具有女性美,即「柔婉」的語境及「鶯吭燕舌」的婉媚女聲等,詞人在詞的音樂、語言和風格各層面,須考慮到歌妓的主體地位,也因詞人在創作過程中運用了性別轉換的方法,成功地展現了女性的柔婉纖媚。

形成婉約風格的因素很多,依歌妓形態特質而延伸之女性化特徵,是婉約風格形成之關鍵,即唐五代文人之「詞為歌妓而創作」及「詞人以歌妓的角度作詞」有關,即詞之創作主體轉移為歌妓,李劍亮於《唐宋詞與唐宋歌妓制度》中表示:「詞人是詞的第一創作主體,歌妓為詞的第二創作主體。詞人在創作時,會自覺不自覺地表現出以歌妓為重心的傾向.....稱之曰為『主體轉移現象』......就是詞的創作主體向歌妓轉移。」

詞中婉約風格的形成,與詞人轉移詞的主體之創作方法密切有關,王國維《人間詞話》云:「唐五代北宋之詞,可謂生香真色。」詞人的愛情體驗、美的體驗和對女性的興趣,絕大部分都由歌妓激發而生,甚至他們偶爾撰寫的閨怨舊題,其閨中怨婦角色描述,與在歌妓擷取的部分十分相像,給人的印象如同樓閣上生出別怨的閨人,即一個「從良」的歌妓。

就唐五代詞而言,文人筆下的歌妓,除具有他們認定的美色和風情外,尚須能歌、善舞,而歌妓的相伴,讓男性詞人彷彿被灌入創作泉源,讓他們的交往體驗進入細膩、活躍的狀態,於是「婉約」詞流的活水從他們筆下自然源源而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