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深圳富士康加薪事件掀起珠三角企業加薪潮,但有報導指出,有些企業採取增加工作量、減少加班,及扣減津貼等措施因應,導致工人變相減薪。《華夏時報》引述深圳富士康員工的話指出,公司六月初公布加薪計畫,但當月的實際收入卻比過去減少近三分之一。佛山市一家汽配廠工人也說,加薪後雖然基本工資漲了,但沒了全勤獎,錢反而少了。
富士康員工注意到,自從宣布加薪後,工作量增加。工人小張表示,「以前一個小時做十五片零件,從六月開始每小時要多做一、兩片。」他說,「一開始聽說要加工資,還高興了很久,以為能拿到兩千五、六了,結果不讓加班了,收入反差很大。」
小張表示,進入富士康第一個月工資加上加班費總共人民幣一千九百多元,六月是進入富士康的第三個月,因為加班費少,收入僅一千三百元;「六月開始我們的收入下降很多。若還是如此,下個月我就要走人。」
佛山市一家汽配廠工人小董就遭遇類似情況。小董說,「加薪前我們的基本工資是八百五十元,全勤獎八十元,加薪後我們的基本工資漲到了九百二十元,但沒了全勤獎,根本明升暗降。」
東莞厚街鎮一家玩具廠工人對加薪頗為失望。他說,「老闆說給加二百元工資,但是從此之後每月要扣一百五十元伙食費。結果只加了五十元。」
研究東莞經濟的廣東中山大學教授林江說,據調查,東莞企業平均工資漲幅如超過百分之五就難以承受,在此情況下,大幅增加工資幾乎是海市蜃樓,若提高工資,只能要求上游客戶共同分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