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訊息:第一位葡葡牙語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薩拉馬戈(Jose Saramago)十八日因多重器官衰竭病逝於西班牙加那利群島藍沙洛迪的自宅,享壽八十七歲。二十一日葡萄牙足球隊在南非大勝朝鮮之前,先向薩拉馬戈默哀才開球。
曾經在海邊教室上過課的學生來信,他說,一整天反覆的讀著報上這則消息。晚間,我到山邊的教室上課,提起薩拉馬戈辭世,帶領學生重讀他的作品,祝福這位智慧長者遠行。
多年前,我們有好長一段時間讀著薩拉馬戈的作品,其中《未知島傳說》帶給學生很大的啟發。這本書以極短的篇幅,寓言的書寫,帶著我們往大海去,帶著思考啟航巡曳。
他在書中這句話引人咀嚼:「每個人都是一座島嶼,但很少人能認知到這個事實。」
薩拉馬戈的未知島以一種神祕的氣氛在學生心中駐足。
「人生也有座未知島,但它卻不一定是終點。」
那時,因為喜愛薩拉馬戈的文字世界,於是,有一年,我和朋友旅行到里斯本。
學生們不能同行,但是他們期望我從里斯本寄明信片回來,讓他們也感受一下里斯本的味道。
那是一個奇妙的城市,充滿蜿蜒斜陡坡的山丘地形。電車有紅有綠有黃,在市區裡行駛。街道間有著咖啡的香味、蛋塔的甜膩味,還有帶著海水氣味的風吹過來。那些風景,有如德國導演溫德斯的電影《里斯本的故事》。海邊、民歌和舊市區及若有所思的行人,總讓人想起薩拉馬戈的作品。
薩拉馬戈於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出生於里斯本北部阿金尼亞加的小村莊,在里斯本長大。他做過汽車修理工、繪圖員、保險公司職員、焊機銷售員和翻譯。他利用業餘時間寫作,以半工半讀的方式進修不輟,也做過文學雜誌的編輯,擔任記者,從事新聞工作。
一九九八年,薩拉馬戈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瑞典皇家科學院稱頌他的作品:「筆下充滿想像力、熱情和反諷的譬喻,讓我們得以持續地了解一個虛幻的現實。」我想,新聞工作的閱歷和他對文史的沉浸,以及來自生活的磨練,成就了他穿越現實與奇幻的風格。
他的作品充滿對於社會底層的關切。出身農民家庭的薩拉馬戈生前曾說:「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今天;沒有他們,我的生命就難以成功地實現真正的人生價值,」所以,「把普通人轉化成為文學人物,這就是我無法忘卻他們的一種表達方式。」
《未知島傳說》是一個充滿哲思的寓言。故事裡只有四個角色:男人、清潔婦、國王、港務長,薩拉馬戈以緊湊的對話和故事發展,讓這個短篇小說令人迴思。故事敘述一個男人向國王請願,要求一條船。本來國王假裝沒有聽到,然而在男人的毅力和眾人的壓力下,國王終於給了男人一艘船,不過,國王要將所有的水手留給已知的島嶼,要男人自己去找船員。皇宮的清潔婦見著男人的堅毅,從「決定之門」走出去,和男人追尋未來。結尾是他們用白漆寫下船的名字《未知島號》,一起航向未知。開放式的收尾,餘音繞梁。
薩拉馬戈的另一本小說《盲目》也是一個寓言,讀來錐心。故事描述某國一座不知名的城市,「盲目」像瘟疫般的擴散、傳染,人性的醜陋畢現,最後所有人皆失明了,只有一位醫生太太為了照顧失明的丈夫,而偽稱自己也是瞎子。
薩拉馬戈在書末作了這樣的陳述:「我覺得我們並沒有失明,我認為我們本來就是盲目的。盲目卻又看得見,看得見卻不願看見的盲人。」薩拉馬戈想說的是 :「盲目並非真的瞎,是對理性的盲目。」《盲目》後來改編拍成電影《盲流感》,震撼人心。
另一本《死神放長假》也是薩拉馬戈的智慧之作。故事敘述,某不知名國度裡,人們忽然都長生不老了。起初大家歡慶不已,但是不久之後,社會亂象頻傳,國家發生很多衝突。
我在里斯本旅館寫明信片,寄回來給學生。其中有一張這麼寫著:「旅行到里斯本了。此刻我在葡萄牙首都,在美麗的人文風景裡,是否更接近薩拉馬戈?其實不然,當你打開書,在薩拉馬戈的文字裡,更能找到追尋他的密徑。在文學裡,距離的遠近以另一種方式計量,那是作家和讀者之間的心跳。」
後來,我從里斯本帶回了那裡的音樂、圖片,上課時全班重溫我的里斯本之旅。那些寄自里斯本的明信片,竟然漂流了一兩個月才來到台灣。
「是否那些明信片也去尋找薩拉馬戈的未知島了呢?」有學生這麼問。
薩拉馬戈(Saramago)這個姓氏拆解後的意思(Sera-mago)是「真是一位魔術師?!」也許人如其名,薩拉馬戈在文字間建築了真實與虛幻並列的故事屋子,那些文字撞擊人們的內心。過去、現在、未來全在一念之間,人性也因此在各種念頭裡迴轉,常常因而作繭自縛,找不到出口。
伴隨著夏日蛙鳴,我們在山邊重讀《未知島傳說》,有學生抬起頭說:「也許薩拉馬戈前往未知島,航向他的未知旅程了。」
還有一位學生恍然大悟的說:「也許薩拉馬戈回到里斯本寫明信片了!這次他用的是天上的墨汁,人間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