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乳癌發生率逐年攀升,且有日漸年輕化的趨勢,平均年齡為四十七歲,且多發生於停經前,平均比歐美年輕了十歲。
乳癌是乳管腺上皮或乳腺小葉經由不正常分裂、繁殖所發生之惡性腫瘤,癌細胞的生長會失去控制,並且會侵入破壞鄰近的組織,或經由血液或淋巴液轉移到其他器官。由於九成以上的乳癌是病人自己發現,顯示定期做乳房自我檢查非常重要,可於月經完後一周內進行乳房自我檢查,停經婦女則每月擇日檢查。
萬一得了乳癌,千萬不要推拿腫塊,否則會導致癌細胞散得更快,也不要誤信偏方、祕方而延誤診療時間,吃中醫草藥也不是積極治療的方法,找乳症科或外科醫師及早診斷治療,才是致勝先機。
乳癌的治療方法有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及標靶治療。
一、手術切除:不僅配合腫瘤生長的位置,還需講究外觀及美學,以減低病患心理的創傷。常見的手術可分為乳房全切術和部分切除,前者是指切除整個乳房包括乳頭、乳暈,加上腋下淋巴結摘除,後者是廣泛的切除病灶區域加上腋下淋巴結摘除。
二、放射治療:為局部的治療,也是部分切除乳房手術後之輔助性療法,可大幅降低原腫瘤的復發率,提高存活率。
三、化學治療:是全身性的治療,常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白血球減少、惡心、嘔吐、全身疲倦、頭髮脫落、提早停經等,雖然暫時辛苦,但長期的後遺症少。術後輔助性的化療,可大幅降低轉移性的復發率和提高存活率。
四、荷爾蒙治療:副作用少,效果慢且長,是輔助性的治療,適用於荷爾蒙接收體陽性的患者,可降低乳癌復發機率。
五、標靶治療:適用於荷爾蒙接收體陽性患者,但費用貴,健保僅給付復發病患,其他病患需自費。
乳癌的高危險群包括家屬有乳癌者、從未生育或三十五歲以後才生第一胎者、初經較早(十一歲)或是停經較晚(五十五歲)者、曾一側患乳癌者、高脂肪飲食、長期使用女性荷爾蒙或是有BRCA1、BRCA2、TP53基因者。
平時適度運動、均衡飲食、情緒平穩,並且定期自我檢查及篩檢,都是預防乳癌的方法,縱然不能完全預防,卻能在它來臨時以早將它滅絕,以降低死亡率。
(作者為新店耕莘醫院乳症特別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