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大海】禪茶一味

杜荷/文.攝影 |2010.06.18
1585觀看次
字級

古來多有僧人親手栽茶,有道是「自古名山、名寺出名茶」,他們以視茶如佛之心所烘製成的茶,多屬上品。西漢普慧禪師親手栽植的「蒙頂茶」,是中國最早的佛寺茶,其味如甘露,故有「茶中故舊」、「名茶先驅」之稱,從唐朝到清朝,一直被視為進貢的上等茶。

僧人喝茶,當然不是為了滿足舌欲,而是用茶來輔修。禪家認為茶具有三德:「坐禪時能徹夜不眠,滿腹時能幫助消化,還能抑制欲望。」因而僧人藉茶修禪,讓思維靜慮,達到茶禪合一,亦即將甘醇茶味昇華為空靈的悟境,將精微禪道化為可聞、可嘗的茶水。

僧人喝茶,是為了用茶來輔助修行,達到思維靜慮、茶禪合一的境地。

皎然法師寫過詠茶詩:「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五燈會元》也記載到,有位學僧向如寶禪師詢問,「和尚家風是什麼呢?」如寶禪師回答:「飯後三碗茶。」

這「三飲便得道」、「飯後三碗茶」及趙州從諗禪師接引學僧的「喫茶去」,都令人賞盡禪家風味。

讓茶在叢林制度化的是百丈禪師,他立下「叢林以茶湯為盛禮」。茶是禪僧的飲料,也用來供佛,成為茶禮。寺院中設有「茶堂」,是用來招待信眾的客堂;有「茶頭」執事,專司燒水煮茶;寺院門前有「司茶僧」,專為香客司茶;還立有集體吃茶的「普茶」法事等;百丈禪師更有「吃茶,珍重,歇」三訣,示學人以茶悟道。

僧人飲茶成習,甚至達到唯茶是求的境地,也開出「茶禪之花」。如陸羽就曾在寺院學習烹茶術七、八年之久,所撰《茶經》記載的煎茶法即源於叢林。

宋時,茶從中國寺院傳到日本。臨濟宗禪師圜悟克勤手書「茶禪一味」,贈與弟子虎丘紹隆,後傳至日本一休禪師手中,被奉為國寶,代代相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