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馬總統要求警政署訂出警察與黑道接觸細部規範,不可逾越紅線後,卻又爆員警涉足賭場,涉嫌當莊插乾股風紀案;而當警政情治司法等首長包括憲兵司令一字排開,宣示全國掃黑之際,媒體報導,角頭已聞風走避海外或中國大陸,連涉及台中市翁奇楠命案的主謀,亦已逃亡。
換言之,如果畫紅線、掃黑只是文宣大於實質,或抓些黑道份子、增加破案,弄些「撼動人心」的數字搪塞,恐會適得其反。
人民現在並非只寄望偵破翁案,或整飭警紀,而是要看政府如何解構「黑白共治」,如何讓人民放心身邊的「保母」,而不是黑道,「向黑道宣戰」更不能再像過去的「讓鐵窗業蕭條」般,淪為笑話。
治安好不好,人民的感受最重要,因為只要黑白共生、共利結構一日不瓦解,破案率亦不足論矣,而如今黑道猖獗有歷史淵源,甚至成了「黑白生命體」,歷來政府豈無縱容、操弄、推諉塞責之過?

關於台灣黑道養警、養民代、養政客,甚至自己漂白從政、從商,處處可聞可見,亦莫不與白道掛鉤,共生共利,從砂石業到八大行業,乃至政壇、演藝圈等,無不有類此例子,大家水乳交融,政府喊掃黑、肅貪、改革,都易化為口水,有何綱紀可言?白道的保護傘或寬縱,是黑道目無法紀的因素之一。
有人說避免黑白掛鉤,只要政府依法行政就能解決,其實並不盡然。白道中不肖者為利益,與黑道形成「生命共同體」,就以專業、職務鑽行政、法律漏洞,即使欲利用黑道,不為惡或為了利益,也有工作需求,甚至黑道漂白從政,藉此反壓制司法警政人員,亦能找政治關係或律師,使公權力難以伸張。
也就是說,現行法令或可補強「肅貪防弊」等功能,但欲瓦解黑白共生,仍是困難重重,主要是未設如香港的獨立「廉政公署」,及有完善的陽光法案,而反對設廉政單位者,無非不願釋放權力,而與黑道共生的民代同樣冷淡,致陽光法案七折八扣,徒呼奈何。
時代的腳步、觀念及人民的感受,已不容許台灣在黑白兩道漩渦中打轉,執政者勢須拿出決心和智謀,以行動落實作為,才能贏得人民的信任,否則無異空談。
東方亮(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