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山居筆記】心在高原

李賢文/文.圖 |2010.06.17
589觀看次
字級

對於「高」,人類有著永恆的嚮往。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是體能的極限;建造世界第一高樓杜拜塔,是當前建築的極致。自古以來,人們總是喜愛登高,因為登臨高點,才能俯瞰大地,才能雄視天下。

想像在那一個高點,可以看到平地上看不到的風景;呼吸到塵世間聞不到的清新,聽見宇宙浩渺的音聲。正因為那個異於常態的高度,把我們的身心感官,也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乾淨、透明、無汙染。因此,人類的身體渴望高,人類的心靈也嚮往高。

一九九七、九八年間,我亦尋跡夢想中的心靈高度││印度拉達克與西藏。在世界最高最偏僻之處記取的每一個畫面,每一段短章,都是心在高原的美麗回憶。

「羊卓雍湖」高42.5公分   寬55公分   彩墨   1998年

●初抵拉達克列城(LEH),此地人們總是微笑對人,見面一句Juley祝福平安,令人喜悅。

--高原上的微笑,歡喜相逢。



●意外在列城聽見達賴喇嘛的弘法,接連三天,六萬多人群聚在雪山環繞的聖境上聞法,莊嚴無比。

--高原上的聽法,何等殊勝。

「布達拉宮」 高42.5公分   寬55公分  彩墨  1998年

●在拉達克的阿爾金寺,見到無數菩薩像的曼荼羅壁畫。置身其間,宛如諸德彙聚的萬佛加持,不禁激動流淚。

--高原上的壁畫,諸佛護持。

●清晨,在路中見農夫農婦,二人一組,邊吹口哨邊打麥稈,哨音與動作合拍同步,藍天之下麥絮飛起,麥粒落下,甚是美麗。

--高原上的哨音,初民素顏。



●來到Likir,日正當中,三十多度大熱天,於古寺前小溪畔,數株「麻爾將」樹下打坐,水珠輕濺,暑意全消,一小時的打坐,竟如一剎那。

--高原上的打坐,身心清爽。



●車行喜瑪拉雅山脈,在四千多公尺的高原上終日奔馳,幾乎不見任何人跡與車蹤,唯有數不盡的雪山奇峰與廣漠的綠茵高原。

--高原上的奔馳,夢中國境。



●西藏藏民,天生快樂,見到人如同拉達克人般微笑相迎,並問候一聲「札西德勒」,札西德勒意即吉祥如意,與拉達克的Juley一樣,都是最樸實美好的見面語。

--高原上的問候,吉祥如意。



●拉薩的羅布林卡,有群婦人正在織地毯,邊做邊唱歌,歌聲與機杼聲,此起彼落,寓做於樂的樂天舒朗,令人動容。

--高原上的歌聲,初民雅樂。



●傳說中的西藏聖湖,羊卓雍湖,藏身在四千七百公尺的高原上,雲封霧鎖,一片白茫茫中,初不見湖身,翌日再度光臨,終於現出青碧湖水,靛藍凝碧,難以想像的美麗湖水啊!

--高原上的聖湖,天上顏色。



●江孜的一間飯館老闆娘說:「因為我們經常想的是『死』,所以眼前夠用就好了。」藏族的佛教輪迴觀,影響了他們對現實的態度。

--高原上的經濟,夠用就好。



●高原上,紅、黃、藍、白色經幡,隨風飄動於山頂、古寺與民宅。思及《六祖壇經》上風動幡動的公案,忽有所感:言幡動者是看到「有」,言風動者是看到「無」,若能去「有」「無」之見,自然離煩惱、生智慧。

--高原上的經幡,啟人沉思。



高原歸來多年,但是心常在高原:遙想,每年朝拜聖山聖湖者絡繹不絕的美麗又壯觀的行列;讚歎,藏傳佛教美術發展出萬象森列、圓融有序的曼荼羅世界;探索,「念死」觀念普及的藏族人民,知足常樂卻是高原的生活常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