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異於傳統漢人社會對技術工匠的輕視,蒙古工匠無論是在十三世紀元帝國輝煌極盛一時,或者重返漠北,繁華落盡的時代,這群大匠始終維持崇高的地位。他們的工藝不僅是生活、藝術,同時也反映了時代的思潮。
從八思巴(藏傳佛教薩迦派祖師)成為元朝國師後,佛教如風行草偃深刻地影響蒙古社會,也帶動草原匠師們追逐那來自西方國度的文化印象。然而,經歷代東亞世界秩序變動,蒙古工匠制度從二十世紀初失落將近七十年。直至一九七O年代,當時年輕的雕塑家額爾登楚倫先生開始嘗試將佛教經典、教義與傳統工藝結合,才重新挽回蒙古傳統佛教藝術與文化遺產,展現大漠工藝藝術於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