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子侯刻石〉又稱〈萊子侯村田刻石〉、〈萊子侯贍族戒石〉,是新莽時期的刻石。清代嘉慶二十二年由三位秀才覓得此石,孟子第七十代孫孟廣均獲知之後,不惜重金購得,一直保存於山東鄒縣之孟廟。

刻石釋文:「始建國天鳳三年二月十三日,萊子侯為支人為封使,諸子食等用百餘人後,子孫勿壞敗。」
「始建國」與「天鳳」是王莽新朝時期兩個相鄰的年號,石刻中將兩個年號並用,原因係王莽政權是外戚篡位,無正當性。因此,他效仿秦始皇以「始建國」的年號,並在改用天鳳、地皇年號以後,仍然沿用「始建國」引首。
萊子古國,是西周時期處於東部沿海的諸侯國,春秋時期被齊國所滅,萊子國族人轉徙至滕州西南方,遂定居繁衍生息。
西漢時期曾嚴格控制異姓諸侯封地,僅鄉侯、亭侯等侯爵仍享有封地。
至王莽新朝時,異姓諸侯封地仍被嚴格控管著。彼時,萊子國宗族人難得分封土地,於是派遣族人褚子良為特使,召集百餘人舉辦了大型的封田祭祀活動,為告誡子孫要珍惜,因此撰寫此文並刊刻立石。
刻石迄今字跡仍然清晰,外形橫方,行間有界格,並有斜線邊框。
書法古拙奇瑰,氣勢開張,豐筋力滿,趣味橫生,沒有明顯的波磔,近於篆體,是熔篆書之意寫隸。
清代評議書家方朔於《枕經堂金石書畫題跋》記曾:「以篆為隸,結構簡勁,意味古雅。」說得較為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