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璟綜合外電報導】日本京都市千年東寺,從西元一二三九年起,每月二十一日舉辦「弘法市」,已有近八百年歷史,據說是京都現存最古老的露天市集,目前正邁向國際化。
東寺是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始建於西元七九六年,是古代為鎮護國家而建,正式名稱為教王護國寺。寺內的國寶五重塔,高逾五十六公尺,初為空海和尚所建,後由幕府德川家光重建,為日本最大的古塔建築。金堂是東寺的本堂,十七世紀初重建,建築風格融合和式、唐式和天竺式。
東寺「弘法市」,每月二十一日舉行,最初是弘法大師的追悼法會,因為有很多民眾前來,自然出現許多攤販,逐漸形成市集。貨品琳瑯滿目,包括佛像、古董、二手物、和服民生用品等。
弘法市場可媲美巴黎和倫敦以古董聞名的跳蚤市場,是世界最大的市場。近年來,海外遊客增多,而外國人也競相設店。東寺招商執行委員會會長大西晴春表示,靠近歷史文化遺產開辦這樣一個市集,除了要重視傳統和歷史,也需引進新穎的經營理念。弘法市場的國際化,更體現了佛教包容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