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鴻爪】圓一個好夢

吳雪雪 |2010.06.02
892觀看次
字級

每一個勤勤懇懇努力工作的人,心中都存著一個夢。他們都想好好存錢,買幢舒適的房子,或者供孩子深造,或者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增廣見聞;一般人的夢想,大多是為自己或家人,台東賣菜阿嬤陳樹菊的夢想則與眾不同。

陳樹菊女士今年六十歲,幼年時因家貧失學,又經歷媽媽、么弟生病,繳不出保證金耽誤治療,最終不敵病魔而失去生命的痛苦,因之立下宏願,要幫助沒有錢的人治病、讀書。

她為善不欲人知,多次捐款助人,今年獲得富比士亞太地區的「慈善英雄」,紐約時報還以頭版加以報導,大大打響台灣的知名度,受到這樣多的稱讚與關注,陳樹菊只是淡淡的說;「其實做好事的人很多,我只是比較幸運而已。」

說真的,在台灣,有錢又願意出錢出力濟貧的人很多,沒有財力卻想要幫助他人的也不少,陳樹菊的故事,令我想起拾荒老人王貫英。

十多年前,我們仍可以在台北南區的街頭,看到一位頭髮斑白的瘦弱老人,吃力的踩著腳踏板車,車上載滿雜物及他的最愛│書。他,就是王貫英。出生於民國前六年,幼年時曾讀過幾年古書,歷經戰亂,到台灣之後,以「復興中華文化,發揚孔孟學說」為他一生的願望。

一個以拾荒為業的人,如何去復興中華文化呢?靠著賣破爛的微薄所得,購買書籍,送到各圖書館。

王貫英為了一圓贈書報國的夢,生活也十分簡樸,啃個饅頭就打發一餐。他收藏的書實在太多了,經由里長幫忙,曾經在南機場公寓成立了一個貫英圖書館。

民國八十七年王貫英去世後,貫英圖書館無人經營,後來,台北市立南昌圖書館改名為王貫英紀念圖書館,收納他的珍藏,也表達對他的職志的敬意。

陳樹菊與王貫英兩人,都有一個奉獻社會的夢,他們的夢想,都在有生之年達成,成為一個很好的典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