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陵銅車馬 進駐世博中國館

 |2010.06.02
775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昨天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又迎接了一件鎮館之寶—在秦始皇陵出土的一號銅車馬。這件歷經兩千兩百多個春秋的銅車馬,出土三十年後,首次離開陜西秦俑博物館,成為繼清明上河圖後中國館內展示的「國之瑰寶」。

這件銅車馬如真車馬一半大小,雙輪、單轅,有御手、傘蓋,車馬彩繪隱約可見。御者端坐其上,雙臂前伸,緊握髻繩,馬匹兩耳豎立,似蓄勢待發。

秦俑博物館館長吳永琪介紹說,整個秦始皇兵馬俑一共只出土了兩件銅車馬。這件一號銅車馬出土時破損嚴重,殘片多達三千餘片,歷經八年才修復完成。總重一千零六十一公斤,配有一千多件金銀飾。造型精妙絕倫、工藝複雜,被譽為「青銅之冠」。

輪子的發明,對城市發展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它的出現節約了物流人力的運輸時間。這架銅車馬的製作工藝極為複雜,用到了鑄造、焊接、鑲嵌、轉軸連接等技術,兩千多年前便能做出如此工藝,令人嘆為觀止。

為了帶銅車馬來世博會,陜西省文物局和秦俑博物館組織專家,對銅車馬進行嚴格的體檢,重新審閱當年的發掘報告和保護修復紀錄。為了保護銅車馬,數千件配件均需卸下單獨包裝。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秦俑博物館方面僅為文物包裝,就進行了近兩個月的精心準備。

吳永琪說,世博會是中國百年盛事,秦陵一號銅車馬代表了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在兩千年前所達到的成就。

吳永琪坦言,自己也曾擔憂,它是否經得起一千多公里的長途跋涉,為此,陜西和上海相關單位選用特種車輛,電腦精確控制的安全氣囊為車馬提供安全保障。在中國館,安置銅車馬的鋼化玻璃展廳必須保持恆溫,且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陜西文物專家專程來檢測它的狀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