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正當全球正積極呼籲節能減碳的同時,包括美國好萊塢、台灣早一步流行「綠電影」。電影《房事告急》響應好萊塢「綠製片最佳實踐指導原則」,成功減少百分之四十九的垃圾;國片《艋舺》有不遑多讓,拍片也省下二萬四千雙免洗筷。
美國電影協會(MPAA)在二○○八年頒布「綠製片最佳實踐指導原則」,同年春天開拍的《房事告急》,便秉持環保精神,不僅只使用餐廳回收油製成的混合燃料,更利用資源回收與廚餘堆肥等方式,成功減少百分之四十九的垃圾,確實達成節能減碳的目標。
此外,《房事告急》攝影組也採用3 Perf底片,省下百分之二十五底片及化學藥品的使用量;服裝組使用省電洗烘衣機,並盡可能為演員準備二手衣物;收音組使用可充式電池;就連電影行銷宣傳時,也不列印新聞稿,只提供網路電子檔瀏覽。
就連拍攝現場,也只提供鋁製水壺,讓大家每天裝取過濾後的自來水飲用,足足節省一萬個寶特瓶空罐量。
《房事告急》在每個拍攝階段,劇組都各自訂定現場資源回收計畫,減低碳排放量。即使是用以接送工作人員的部分卡車跟露營車,只使用一種燃燒餐廳回收油的混合油料「Biodiesel 5生質柴油」。
綠電影概念,也在台灣電影悄悄發酵。《艋舺》不只是黑幫題材電影,也是環保電影。電影拍攝期間,「豆導」鈕承澤登高一呼,百人劇組近八十天內按規定使用環保筷,一天三到四餐,省下二萬四千雙免洗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