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大海】法堂

杜荷/文 楊士賢/攝影 |2010.05.28
2871觀看次
字級


寒山寺法堂建於一九九六年,堂前碧池環繞,甚有氣勢,使古剎增輝。



百丈懷海禪師創立清規時,提出「不立佛殿,唯樹法堂」的理念,使得「法堂」成為禪宗盛行後的佛寺建築,凸顯說法的重要。

過去叢林道場,就有許多學僧在法堂聽聞祖師說法,而當下開悟的例子。

百丈懷海禪師有一回他在法堂說法,學僧問:「何謂大乘頓悟法門?」

懷海禪師說:「汝先歇諸緣,休息萬事,善與不善,世出世間一切諸法,莫記憶,莫緣念,放捨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無所辨別,心無所行……」

禪師趁著說法結束,大眾即將離席之際,大吼一句:「是什麼呢?」

眾人一驚,紛紛轉頭,一瞬間離言絕慮,有些人就在這「百丈下堂句」中開悟了。

禪宗道場的法堂,多建於佛殿後方,方丈室前,成為僅次於佛殿的建築。法堂原本不供奉佛像,唯有禪師講經說法,後來也演變有安奉佛像;堂中設有法座,或座後掛釋迦牟尼佛說法圖;鐘鼓放置左右,供上堂說法前擊鐘鳴鼓;法座前有一講台,台上供小坐佛及香案,象徵聽法諸佛。

說法者之法座,稱為「獅子座」,寓意說法猶如獅子吼。《如來獅子吼經》云:「佛陀說法如獅子王之咆吼,能聽聞者,皆具有大善根功德。」

有別於一般嚴肅的講經模式,禪宗師徒間的問道對話,常是機鋒相對,地點也不拘泥於法堂。

曾有位學僧在用完齋後,遇見趙州從諗禪師,便問:「弟子困惑,請師父指點我!」

趙州說:「吃粥了沒?」

僧答:「吃了。」

趙州又說:「洗缽去。」

當下學僧開悟了。

諸如此類的生活對話,被記錄下來,彙編成冊,形成獨具特色的禪宗語錄,為後代研究禪宗的依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