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東訊】一對被列為一級保育類動物黃鸝鳥,日前在台東森林公園築巢、下蛋,為避免這對嬌客受到干擾,台東縣政府和台東野鳥學會特別圍起封鎖線保護,白天還有台東野鳥學會人員輪流看守,但這兩天鳥爸爸跟鳥媽媽不安的在鳥巢附近徘徊,才發現雛鳥不見了。
「小鳥已不在巢內了」,台東縣野鳥學會理事長方敏慎表示,前天上午十時左右,發現母鳥回巢的時間很短,研判巢內已經沒有小鳥了;台東縣政府農業局自然保育課人員於昨天上午靠近鳥巢查看,證實小鳥不見了。
有鳥友指出,前天上午七時左右,發現雄鳥在鳥巢邊,不安跳動,叫聲短促,與前幾天像「悠閒的吹口哨」的叫聲全然不同,母鳥則叼著小蟲慌張的進出鳥巢,不見餵食動作。
「這是自然演替的現象,別想太多」,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秘書長余維道強調,生物生存本來就是有天敵,而且自然界雛鳥的存活率只有百分之三十。
方敏慎也指出,小鳥不見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被八哥、大捲尾等鳥類捉走,也有可能是被蛇類吃掉,被人偷走的機率很小。
黃鸝俗稱黃鶯,身長約二十六公分,嘴喙桃紅色,過眼線粗黑,因為數量稀少,被列為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