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日前提供了食物升糖指數對照表,並說明多攝取升糖指數低的食物,對於血糖、血脂與體重的控制,及減少罹患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風險都有很大幫助。這裡就來談談升糖指數,以及怎麼吃可以減少食物對血糖的刺激,進而達到養生保健的效果。
何謂升糖指數?得從胰島素談起。當我們吃下澱粉與糖後,會消化成葡萄糖吸收,由血液輸送,讓血糖上升,此時,胰臟就會釋放出胰島素。胰島素的功能,就是把門打開,讓葡萄糖能進入細胞中,被利用、被儲存,吃了升糖指數高的食物,血糖波動大,胰島素分泌得也會比較多。
此外,胰島素也有促進脂肪合成的效果,如果分泌太多,不利體重控制與代謝順暢。如果飲食內容可以讓血糖的波動比較緩和,就可以減少胰島素的分泌,降低新陳代謝的負擔,進而對肥胖與代謝症候群等健康問題產生防治效果。
升糖指數是相對的數值,學理上的定義是指,食用含有五十公克醣類之食物,在兩小時內使血糖波動的曲線面積,比對相等含量醣類的標準食物(通常是白土司或葡萄糖)之比例值。所以只有醣類含量豐富的食物才有升糖指數高與低的問題,升糖指數愈低的食物,可以讓血糖波動較緩和。一般來說,纖維多的、酸度高的、顆粒粗的、消化吸收較慢的醣類食物,升糖指數較低。
糯米、白米、白麵、即食麥片、薯條等精製度高的五穀類,與西瓜、罐頭水果、木瓜等水果,升糖指數較高;未精緻的糙米、全麥、豆類、堅果與纖維素較多、甜度較低的水果,如番茄、芭樂、葡萄柚等,升糖指數較低。
雖然瞭解升糖指數可以幫助我們選擇更有益健康的食物,但千萬不要陷入「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就是好」的陷阱。要怎麼吃,可以緩和餐後血糖的波動,下周會作進一步的說明。
(本文作者為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