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鹿港訊】六十歲卡車司機林先生肛門周圍有硬塊,十年來都以為長痔瘡,坐立難安,最近「痔瘡」愈來愈大,到彰濱秀傳醫院就診才發現是惡性腫瘤,外科醫師林建華說,其實林先生本來只是單純的肛門瘻管(腺體發炎),因為忍太久而病變成為腫瘤。
林建華表示,電腦族、計程車、卡車司機等由於久坐血液循環不佳,都是肛門瘻管好發族群,早期症狀只是小小膿瘍,有些會自動破裂,由醫師切開引流而改善,一般小瘻管手術只需約二十分鐘電燒就能處理完成。
但是林先生早在十年前就發現肛門外側有瘻管,以為是痔瘡,不舒服時就塗些藥膏,因他不好意思就診,一拖就十年,導致肛門口的硬塊愈來愈大,嚴重影響工作及生活作息,才趕緊就診,經切片檢查發現已是惡性腫瘤。
林建華說,瘻管癌算是罕見癌症,一般瘻管會反覆感染而化膿,甚至時間一久就可能像樹枝一樣分叉,增加治療困難度。
如果時間拖超過十年,就可能引發病變,甚至成為惡性腫瘤,嚴重的話甚至要切除肛門,民眾不可不慎,若發現肛門有膿性分泌物或硬塊,應即早就診,以免小病成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