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教育杯足球賽,爆發教練為求晉級,疑似指導學生故意踢和的事件。以合乎比賽規則的方法以求球隊晉級,原是天經地義的事,若賽制設計不當產生漏洞,令人有機可趁,也是無可厚非。
但問題是,參與比賽的選手是尚在學習的學生,就算比賽規則有漏洞,正確的比賽態度與運動精神,仍應超乎其上,藉機使學生了解品格與態度的重要,否則就算贏了,教育的價值卻付諸東流。
這場比賽或許沒有踢假球,但故意不進攻、求踢和卻是不爭事實,如果兩所國小校長、老師或教練願意為不良的示範道歉,學生還有從中學習到正確價值觀的機會。
可惜的是,校長接受訪問時,卻以「棒球比賽中投手,也會故意保送對方強棒」來推卸責任,更是錯誤的示範。
現在十分重視品格教育,從運動比賽的競爭中,讓學生實際參與和感受,是最直接受用,而且永生難忘的作法。
但是如果剝奪了這樣的機會,甚至用這樣的機會,讓學生學會了負面的方法與態度,那麼品格教育將永遠淪為標語和口號。
李悅(南縣學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