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幸福的真諦是什麼?快樂又要從何處求?這個問題不只困擾許多忙碌的現代人,也是時下許多年輕大學生內心的疑問。為了幫助學生獲得更多心靈上的幸福,中山大學表示,預計將於下學期開始推動「心靈成長與社會關懷工程」,希望藉由輔導學子從參與社區服務的付出過程中,體悟「施比受有福」的人生哲學。
擔任中山大學卓越教學小組召集人的機電系教授蘇耀藤說,所謂「幸福」是人生所有快樂與不快樂交集的結果,當快樂多一些,幸福感也就高一些。但反觀許多現代人,雖然物質生活水準愈來愈高,但內心反而愈來愈不快樂,原因之一就在於心靈上的不滿足與不快樂。
為了讓學生都可以發自內心地獲得快樂,蘇耀藤表示,校方特別研擬「心靈成長與社會關懷工程」計畫,引導學生從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去體會「助人最樂」的真諦,從「付出」中去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增加內心的幸福感。
校方表示,「心靈成長與社會關懷工程」計畫預計最快將於下個學年度上路,校方將先透過新生訓練引導每位大學新鮮人了解心靈成長的重要性,並計畫組成志願服務基金會、志工服務隊等平台,讓參與的學生可以先接受服務前的訓練,再投入實際服務工作,從付出與服務中學習「尊重生命」、「關懷生命」、進而「熱愛自己生命」,讓正值青春年華的大學生能將人生活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