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不久前,三名四川農民工相約集體自殺,而富士康半年內更發生員工「十連跳」事件,新生代農民工頻自殺,也凸顯中國企業面臨的管理難題。
新華網引述臺州市中心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醫師楊伯泉的話說,家庭溝通不暢、人際交往匱乏、理想和現實的差異、想走捷徑等因素,是籠罩自殺者的心頭陰影。他們因為在現實中看不到未來,而又沒有及時地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以致最終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消極的歸宿。
富士康內部員工也曾表示,每天十個小時面臨流水生產線,重複同一單調的工作,加上八個人擠一間宿舍,無論公司對個人的冷漠,或是員工之間的交流,都非常脆弱。在這樣的壓抑環境下,心智、情感、經驗尚未長成的年輕人,自然會陷入孤苦、無助、無奈的困境。
楊伯泉認為,八○、九○年代出生的新生代打工者,普遍存在性格脆弱、意志力不強、認識狹隘、禁不起生活的磨難等特點,脆弱的人格成為他們走向絕路主要推手。不可否認,新生代農民工的精神困惑,已經成為當前中國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嚴峻問題之一。
農民工相約自殺和富士康的「十連跳」也許只是個案,但無疑也是中國新生代農民工的生存縮影。大批人口向城市遷移,卻沒有相應的社會管理機制配套,戶籍制度、城鄉二元結構等障礙,仍把外來打工者們遠遠地擋在城市的入口外。
此外,家人的過高期望和簡單、粗暴的教育,以及沒有向上發展的成長空間,都在民工內心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和人格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