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補教老師陳啟鵬說,公民科比較著重法律與經濟面向,例如廢除死刑議題、遺產稅和贈與稅的修法,以及個人資料處理法的修訂爭議等都可能反映在考題上,公民科雖然不會出時事題,但會將與時事相關的觀念考出來,考生若能多關心時事,更能掌握出題方向。
陳啟鵬表示,在法律篇部分,例如在稅法修訂上,可能會考政府課稅原則,包括負擔能力原則、受益原則,及在民法中對於繼承的相關規定;至於廢除死刑議題,則可能考刑法及刑事訴訟,考生須注意「告訴、公訴、自訴、告發」的差異;此外,最近青少年霸凌事件也不少,少年事件處理法和兒童及少年福利法也應留意。
他說,經濟篇著重經濟原理,像機會成本、比較利益原利、供需法則和外部效果的定義與差異都應了解。此外,去年發生金融風暴,考生應留意市場經濟制度中的自由經濟、計畫經濟制度,還有通貨膨脹與緊縮;由於中央銀行也隨經濟狀況調整利率,考生應了解貨幣功能與匯率升降間的關係。
政治篇部分,「國體與政體」的定義易混淆,但幾乎每年都考,考生要釐清。而年底的五都選舉即將展開,有可能會考地方政府的組織與職權;另外,經濟議題延燒,政府的經濟功能也需注意。
社會篇部分,由於實施國民年金,有可能會考社會福利政策;文化篇則要注意每年必考的「文化三層次」—器物、制度、理念三者間的差異;還要多留意多元文化單元,因為此單元可結合歷史、地理綜合歸納出題,考生須注意跨冊、跨科出題方式。
陳啟鵬表示,社會科題目都會包含線索,考生應看清楚題目再作答,避免斷章取義或猜題,社會科是最後一堂考試,很多人容易心浮氣燥,考生在最後關頭要沉住氣,將更有機會拿分。(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