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縣政府日前表揚服務滿三十、二十年的四百多位鄰長,老化情況嚴重,難怪板橋市公所每年舉辦二天一夜的鄰長自強活動,就有很多人因病請假,而據知全國各地都呈現相同現象,制度一日不改,鄰長高齡化情況將更嚴重。
鄰長一般由里長遴選,不是世襲,就是由村里長邀請有交情或具聲望人士擔任,尤其是新當選的村里長,為了敦親睦鄰,大都蕭規曹隨,於是萬年鄰長或世襲鄰長於焉產生。
鄰長雖屬無給職,但福利也不少,除了免費報紙外,地方政府會依照財政狀況,酌情發給交通工具、津貼或健保補助,並且編列考察經費。數年前東部某鎮公所,曾額外發放六百萬畫素的數位相機、制服、手電筒,整套配備共花費六百多萬元。
鄰長雖有守望相助與保障居家安全功效,但平心而論,稱職的鄰長比例稍嫌偏低,有些鄰長常常倚老賣老,只享受福利卻不願付出,一般村里長為了「以和為貴」,通常不願得罪。
時代在變,鄰長任務也跟著轉變,個人認為,老鄰長雖有熱忱,但缺乏戰鬥力,內政部應修改遴選辦法,建立任期制,以促進新陳代謝,否則未來資深老鄰長將比比皆是,況且,既然有福利,就有義務接受規範,才符合納稅人期望。
潘扶敏(北縣板橋/退休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