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堂堯專題報導】時機歹歹,當下許多大學生,陷入了要靠學貸維持學業、但畢業後又找不到工作還錢的窘境,教育部因此公告今年學貸利率降為百分之一點五五,創下史上新低,試圖減輕社會新鮮人的負擔;但政大商學院教授周行一卻想告訴年輕人:「借錢念書是值得驕傲的事情,千萬別因恐懼背債而放棄投資自己。」
年輕時也曾貸款出國留學的周行一表示,當前的經濟景況和大環境也許惡劣,但年輕學生更該即早讓自己具備成本、收益和風險管理的概念,如此踏出社會後才能順利適應;以此觀之,助學貸款非但不是生活的阻力,反而是促進自己成長成熟的動力,「以後如果自己創業也要借貸投資呀,為什麼在求學階段卻要束縛自己呢?」
周行一認為,學貸除了幫助就學的工具性目的,更有對自己人生負責的積極意義;只要按部就班完成學業、充實自己的本職學能,畢業後努力謀職工作,不但能清償債務、還有能力回饋社會,所以對年輕人而言,借錢念書沒甚麼不好,自力更生來克服天生的惡劣環境,更是值得自己欣慰和喜悅。
有鑑於大專畢業生就業率低迷,日前有立委提議,將現行學貸調整為「零利率、期限三年」,周行一並不贊成;「目前台灣連高中教育都不在義務教育範圍,高等教育實質上屬於個人投資行為,不能視同社福事業辦理。」他指出,政府已經在就學期間和畢業後一年全額補貼學貸利息,不應將優惠無限上綱。
周行一表示,個人創業投資的借貸都應繳納利息才合理,退一步想,如果真將學貸視作社福政策而要求零利率,更多弱勢族群的借貸也該是零利率才對;更何況,零利率有可能會讓學生不懂得珍惜而恣意揮霍,還有學生著眼於低利率,反將貸款拿去做私人生意而非用於學業,喪失制度原初的良善本意。
目前國內公、私立大學的平均學雜費,分別為一學年五萬和十萬元左右,一學期借貸,未來就有一年還款期限;對於畢業後的還款計畫,周行一表示,即使大學四到五年全部申請學貸,四、五十萬的債務加上利息,最多可分做八年償還;「只要不要把錢借去從事高額消費、買東西或遊玩,認真求學、畢業後努力工作,就不需要擔心還不起學貸和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