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為紀念弘一大師一百三十周年誕辰,中國佛教界首部大型多媒體音樂劇《弘一》,八日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首演,其中,中西合璧的多媒體舞台,大獲好評。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弘一大師的《送別》傳唱至今,他謎一般的人生也已成為永久的話題。音樂劇《弘一》講述弘一大師年輕留學日本,後回國在杭州西子湖畔授課師範大學,直至杭州虎跑寺出家等故事情節,穿插兩位紅顏知己,及弟子豐子愷等人的感人段落,結構精巧,內容感人肺腑。
作為多媒體音樂劇,《弘一》在舞台設計方面有別於以往的音樂劇,首次以3D技術呈現早期上海外灘風貌,擔任美術指導的郁百楊表示,「劇中有長達半小時的3D製作,其中,清末的上海外灘風貌,符合李叔同首次抵達上海的時間。我們蒐集了大量清末時期的外灘圖片資料,然後完全用3D重現出來,這是之前從未出現過的。」
另外,弘一大師與畢卡索,兩個看來毫無關係的人,卻在這部多媒體音樂劇中有了微妙的聯繫,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李叔同早年留學日本學習西畫,並是將西畫引入中國的第一人,而他本身又對中國書畫造詣甚高,為了凸顯李叔同身上的這種中西交融的特質,場景中運用許多同時期的西洋油畫名作,和弘一大師的西洋畫和國畫作品,其中就有畢卡索的巨作《格爾尼卡》,而梵谷的畫作《星夜》,也巧妙的多次出現在劇中。
該劇創作陣容堅強,音樂總監是來自上海音樂學院、中國流行音樂頂尖製作人、曾擔任奧運會開幕式音樂主創的安棟;男主角宋懷強是中國著名表演藝術家和資深配音演員;女主角則由被中國媒體稱為「小章子怡」的萬茜飾演。
《弘一》展現了做為教育家、藝術家弘一大師的博學精神,不少觀眾在音樂劇落幕後,表示對這位大師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而有的觀眾表示,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再來看《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