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個人自由 中國興汽車崇拜

 |2010.05.04
561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北京中心區一個薄霧籠罩的夜晚,某汽車電影院裡霓虹閃爍,看起來像是上世紀五○年代的美國。這裡到處是舊車和馬尾髮型,還有穿著輪滑鞋的女服務員———這種景象反映了這個國家的未來市場:迅速形成美國式的汽車崇拜,可能為中國帶來深遠影響。

想像未來如雨後春筍般林立的連鎖洗車行、電鍍廠,以及在中國農村竄出的汽車旅館和農家餐廳。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報導,全球金融危機促使中國政府利用建設收費公路刺激資金,使其交通網絡在十年內便發展到可與美國媲美,二○○九年推動的「汽車下鄉」政策,更讓中國的汽車文化迅速擴張。

第一代有車族愛上汽車帶來的廣闊視野,他們喜歡汽車的速度,喜歡馭風而行的快感,且「無法想像沒有汽車會怎麼樣」。

為許多大型車商提供諮詢服務的阿利克斯夥伴公司中國分公司經理說,「這是中國人在生活中第一次擁有個人的機動性,這對中國人來說是一種自由。」

反之,在中國人發現道路的浪漫之時,西方人似乎對此逐漸失去興趣。

在歐洲、日本等成熟的市場中,年輕一代不願買車,但在中國,對汽車市場起決定作用的是年輕人。他們渴望擁有汽車不僅是為了自由,還欲藉此獲得友誼———從上月中在上海A30高速公路上發生的壅塞現象,可見一斑。

當時,上海車友會成員們正集合要去採草莓,大多數人表示,如果沒有汽車,他們根本不會想舉辦這種活動。許多色彩繽紛的金龜車列隊前進,駕駛人大多是年輕女子,為了保持隊形而毫不在乎地闖紅燈。

某汽車俱樂部的發起人表示,參加社團的人都是為了擴大社交圈。他曾經組織十萬名俱樂部成員到杭州吃螃蟹———即便美國嬰兒潮世代也會對如此大規模的活動感到驚訝。

美國的汽車熱主要在上世紀五、六○年代州際高速公路迅速發展的時期,而中國汽車風潮自網路時代崛起,可想作是臉書汽車版(Facebook)。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