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死不妥 唯須毋枉毋縱

孔言 |2010.05.03
488觀看次
字級

四名死刑犯日前執行,可是並沒有給民眾「大快人心」的感覺,而且,國內廢死團體與德國、歐盟也相繼批評,這破壞了台灣的人權紀錄。

死刑是一個不可逆的報復性懲罰,本來就是非常具爭議的刑罰,如果無法做到「國人皆曰可殺而殺之」地步,就會引起爭議。

「殺人償命」是古今中外的律典,漢高祖劉邦與關中人士約法三章中就有這一條

;摩西在《十誡》點出「不可殺人」外,猶太族群的報復律則明白指出「凡打死人的應處死刑,凡打死牲畜的,應該賠償」,不過,雅威(希伯來文神的名稱)也給摩西訓示,「應選定幾座城作你們的避難城,凡誤殺人的,可逃到那裡。這些城可作為你們脫免復仇者的避難所,好使殺人者不致立於會眾前受審判前,便遭人殺害」。

換言之,殺人案件一定要反覆求證,必須證據充足與確實,因此,既然法律規定有死刑,當然應該執行,但前提還是要做到「毋枉毋縱」。

儘管「零死刑」是民主國家人權保障的重要指標,但依台灣現況,這條路還需要一段時日,現在輕言廢除死刑當然不妥,但輕易執行,不能反覆深查真相,也可能會有冤情,司法人員務必要慎求真相。

孔言(台北市/教育人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