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叢林寺院建塔供奉舍利的風氣,極為普遍,如揚州大明寺的千年栖靈塔,內奉佛指舍利;陝西法門寺新落成一座合十舍利塔,乃由台灣設計師李祖原所設計,也供奉佛指舍利,可以說無論古今,建舍利塔一直是佛弟子懷念佛陀的方法。
當時佛入滅後,荼毗(火化)留下許多舍利,引發印度八國國王前來爭奪,幸有位婆羅門調解,讓諸王各取一份,建塔供養才平息紛爭,是為建塔之始。
佛世時,有個小孩在路旁玩沙,正好見到佛陀入王舍城乞食,便抓起一把細沙,放進佛缽裡供養,佛陀點頭微笑向身旁弟子阿難說,我入滅後一百年,他將轉世為王,廣布我的舍利,造八萬四千塔。這孩童就是歷史上弘揚佛法最著名的君王──阿育王。
舍利是遺骨之意,通常指佛陀遺體焚化後,結晶而成的堅固子,如佛骨、佛牙、佛指舍利等。這不同於凡夫俗子的遺骨,而是透過戒、定、慧熏修所成。如《金光明經》云:「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
因此,阿羅漢或高僧大德透過修持,身後也多留有舍利。舍利有血舍利(紅色)、髮舍利(黑色)、骨舍利(白色)等等,也有藍色、透明或彩色。舍利也分全身舍利和碎身舍利二種,釋迦牟尼佛屬碎身舍利,過去多寶佛屬全身舍利。(圖為南華寺內供奉一尊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舍利真身,至今逾千年不壞。)
全身舍利是指修行成就者往生後,經久不朽的色身,或稱「金剛不壞身」。廣東南華寺六祖惠能大師便是全身舍利,逾千年不壞,文革時期有紅衛兵不信,拿鑽子、釜具、火燒破壞,絲毫未傷,這才嚇壞了紅衛兵。這種修持法,有多種說法,其一是進入甚深禪定,只為了等待彌勒佛出世。
佛教逾二千五百年,留存的佛舍利更珍貴難得,如佛牙舍利僅四顆,一顆在忉利天宮,人間留有三顆,其中一顆就在台灣的佛光山寺,機緣可貴,一生定要發願瞻禮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