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家長因不滿老師公開讀孩子聯絡簿內容,而投訴管教不當,這已經是一個月以來,登上媒體版面的第三起了,究竟是真的有那麼多的不適任教師?還是家長太容易大驚小怪?
筆者曾與幾位任教多年的教師討論過,認為有兩個觀念是家長應該具備的。
首先,家長應了解,教師願意花時間管教孩子,就表示教師在乎、關心孩子成長與學習,不然早就放牛吃草了。
其次,一位關心孩子的教師,是有雅量與家長交換管教意見,因此若教師管教子女的方式,與自己的認知不同,應先與教師溝通,了解彼此的想法與出發點,千萬別急著找記者、投訴媒體,這樣很容易就扼殺了可能是認真教學的好老師。
教師的教學之所以無法以機器替代,是因為師生有情感的交流,「情感」是機器永遠無法達成的隱性教學目標,也是教師存在的主要目的。但是教師也是「人」,會有情緒的起伏與變化,會有身體的不適與疲倦,難免會有不合宜的舉止,這時無須拿著放大鏡檢視、急著打電話給記者,先試著站在教師的立場想想,或許感受就會不同。
現今台灣的教育制度,很難把所有不適任教師統統趕出校園,但就筆者所見所聞,真正「混日子」的教師往往不容易被投訴,而容易「出事」的多是「太過認真」的教師,一旦投訴風氣成為常態,恐怕「認真」這一種價值會隨之湮滅。
李學(嘉義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