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黨立委兩度杯葛「陸生法案」,但我認為,開放應是遲早的事,而且,陸生來台,有個好處是大多數人沒有談到的,那就是能化解兩岸勞動人口因不了解,而產生的猜忌與誤會,從而化解台灣勞工對中國勞工的恐懼。
美國紐約大學社會與文化分析系教授安德魯‧羅斯,在著作《當產業都外移中國之後》指出,台灣勞工普遍對企業忠誠、抗壓性高、肯吃苦耐勞和工作時間長,卻領不合理的低薪。
他認為,台灣勞工願意屈就不合理低薪,是因雇主不斷灌輸大陸人才正在崛起,大陸人非常努力、優秀,但薪水只有台灣勞工幾分之一的觀念;台灣勞工因害怕丟掉工作,無形中自己或任由雇主壓低薪水。
羅斯說,大陸勞工的確有很優秀的人才,不過,他們深知外商企業到中國設廠,是為了剝削廉價勞動力,因此普遍對外資企業缺乏忠誠,學到技術就跳槽,靠跳槽爭取薪水,甚至拿走關鍵技術創業。
但大陸有更多沒經驗、學歷的普通人,雇主對這些人不是不雇用,就是用來填補最低階的勞動力,只給最低的薪水,而且不在乎流動。
也就是說,大陸人才其實沒有想像的多,至少遠不夠企業需要,而且這群人很敢開口要錢,對公司又不忠誠,雇主非常頭大,不少企業認為,台灣員工薪水雖高,但負責任、抗壓性強且耐操,雇用比較划算。
如果台灣勞工能了解真正情況,就不會被雇主玩弄的不對稱資訊所恐嚇,壓低薪水和福利,讓雇主大玩跨國勞動套利遊戲。
羅斯認為,台灣員工應多和中國員工交流,而不是聽企業主轉述的不正確資訊。
若開放陸生來台,等於架起兩岸勞工互動平台,讓台灣未來的勞動力,有機會多了解中國勞工的想法,了解中國就業市場現狀,不再被不對稱的就業市場資訊唬弄,老是看著老闆賺大錢,看著國家經濟不斷成長,但自己的薪水停滯,卻不敢要求。
開放陸生來台,台生的工作非但不會被搶走,反而會因了解大陸情況,從而找出自己的定位和優勢,爭取好薪水,這是台灣勞工擺脫薪水停滯的契機,也是幫助台灣勞工找回自信的管道,應該盡早通過。
健次(北縣新店/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