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競爭力 不容再遺失20年

周光彌(桃園市/中小企業) |2010.04.28
636觀看次
字級

大陸社科院發布「二○一○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香港、深圳和上海前三名,北京第四,台灣的台北、高雄分列第五與第八,香港雖領先,但深圳、上海愈來愈逼近,這是台北、高雄的隱憂,再過幾年還能列入前十嗎?

台經院公布最新景氣預測,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上修為百分之五點一一,但這個數據不包含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預測值,如果包含,數據會否更漂亮?

馬總統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對ECFA進行辯論,馬總統對簽ECFA有相當急迫感,認為必須找回民進黨執政「遺失的八年」,打開因鎖國政策,使台灣處於邊緣化的狀態。

台灣意欲打破鎖國政策,有如當初大陸領導人鄧小平欲實施改革開放,當時也不是沒有阻力,但大陸學者提出「開放則興,封閉則衰」的建言,支持鄧小平,才使改革開放三十年後的中國大陸,得以「大國崛起」。

大陸崛起使昔日亞洲四小龍的香港、台灣面臨極大壓力。大陸前十大競爭力城市中,「珠三角」有三個、「長三角」一個、「環渤海」三個,過去東北沒有城市進入前十,今年有大連,這個發展顯示,連大陸二線城市都開始威脅台灣的競爭力。

雙英ECFA辯論的輸贏實無關緊要,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經過八年虛耗,台灣人民已沒有輸的本錢。民進黨反對「傾中」,不脫「視而不見」的盲點,目前全世界搶進中國投資的國家,何嘗不是「傾中」?但「在商言商」,如美國依然不忘批評中國的人權;至於台灣,與大陸接觸而非對抗,但同樣「在商言商」,也不表示沒有「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裡」的警惕。

台灣選擇開放或封閉,就是選擇前進或後退。鎖國「遺失的八年」,加上李登輝時代的「戒急用忍」,二十年使台灣經濟力、競爭力大幅衰退,原本自傲的「經濟奇蹟」已被大陸各大城市取代,如果再不急起直追,再一個「遺失的二十年」,屆時台灣在兩岸間還有什麼談判籌碼?

周光彌(桃園市/中小企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