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旅途當中,需要有一股能量,才能走得又長又久。
記得有一則電池的電視廣告,有兩隻布偶兔子,一隻一下子就沒電,另一隻卻充滿著電力、耐力,持續奔跑。我們的生命,應該要像那一隻兔子呢?星雲大師曾說:「能有能無,能苦能樂,能大能小,能進能退。」就是希望佛光人要做一個很有能量的人,發揮自性的潛在力量。
一九五三年大師駐錫宜蘭雷音寺弘法,看到當時民眾仍停留在燒香拜拜、求佛保佑的傳統民間信仰,心有所感,為提升民眾素養,認識正信佛教,因而創辦宜蘭念佛會,藉由共修法會,帶動大眾學佛風潮。開創佛光山後,更延續此共修盛會,於全球各道場周六舉行共修法會,進而舉辦禪坐、抄經、念佛等修持,以及八關齋戒、短期出家、五戒菩薩戒等共修戒會,讓信眾在參與不同活動的當中,達到淨化身心、充實心靈、體會「忙就是營養」的真諦,並了解靠著自己的精進修持,才能充實自我能量,如此方能在紅塵濁世中,走出一條清淨光明道路。
在慶祝佛光山開山四十周年的重要日子裡,佛光山沒有舉行大型的慶祝活動,而是以平凡、平實的朝山活動取代。記得大師曾說「修行是佛光山的根本」,其目的無非是希望佛光山僧信二眾在未來的歲月裡,能走出一條又久又長的道路,亦即將「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
佛光山重視佛法宣說的宗風,各道場在法會、活動中,都有法師的開示,增加信眾聽聞佛法的機會,藉以補充自我精神的能量。因此,「修持」除了培植「福」德外,也能從中增長智「慧」,佛光山不斷從事弘法布教,著書立傳,教育學人,就是秉持這樣的理念,帶領大眾在共修中補充能源,鼓勵大眾在菩薩道上發心奉獻。
現在,更將原普門中學活動中心改名為「福慧家園」,希望大眾每周都能來共修、充實心靈,在佛法的熏習下,自我的心靈層次隨之提升。倘若遭遇婆媳、夫妻乃至親子間的家庭問題時,能夠「家庭和順」;面臨人我之間的複雜關係時,能做到「人我和敬」;社會中,人人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便能「社會和諧」;安定人心後,凡事無爭、尊重包容他人,進而互助互信,自然而然能達到「世界和平」的境界。
由此可知,大師開創福慧家園的意義非凡,歡迎大家到福慧家園來修福修慧,充實自我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