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表示,早期台灣,佛教給人感覺是消極且沒有組織,如同一盤散沙,為此,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決定成立國際佛光會,凝聚佛教徒的力量。近二十年來,佛光會陸續成立了中華總會、世界總會。除了佛光會,亦有青年團、童軍團以及甫成軍的佛光啦啦隊等,成員涵蓋老中青三代。四月十八日福慧家園修道會,由督導、會長、檀講師、監獄布教師等九人,暢談參與佛光會的心路歷程。
第一課
「轉念」
讓心更自在
佛光會檀講師、同時也是中山大學副校長的吳欽杉,加入佛光會後,最受益的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緒。他謹記法師「不要在意別人用什麼方式跟你說話,要了解他想跟要你說的是什麼」的教導,奉為座右銘,並透過佛光會所學的觀念運用在教學上,讓學生一同獲益。
第二課
「歡喜」
廣結善緣
監獄布教師、檀講師蕭麗歡加入佛光會之後,開始走入監獄與校園弘法,不僅磨練了膽識,也練就出好口才。她歡喜的說:「加入佛光會,讓你忙一輩子,因為忙到沒有時間煩惱。」蕭麗歡將家人對她參與佛光會的支持,轉換成「笑」和「歡喜」,並帶給更多需要的人。她說:「因為有了『歡喜』,自然『心』就開了。」
第三課
「改變」
奉獻更快樂
曾經窮到母親往生都沒錢買棺材的南區區副會長楊政達,歷經艱辛走出一片天。加入佛光會以來,更積極從事公益活動,以佛光會的事業為優先,最後連自己公司的員工也受影響,在八八水災時協助運送物資,他原本要加薪鼓勵,沒想到員工卻說:「老闆,我不要加班費,我也想學菩薩給人歡喜,為人奉獻的精神。」令他感動不已。
第四課
「參與」
增進家庭和樂
「唵嘛呢叭咪吽」、「藥師佛,藥師佛,消災延壽藥師佛」兩句口號,加上清一色老菩薩組成的啦啦隊,轟動體壇。三好體育協會執行長胡素華談及佛光啦啦隊,在HBL(高中籃球聯賽)造成全場轟動的盛況時,說:「有隊員原本不喜歡孫子打籃球,但加入啦啦隊後,現在看到孫子打球,還會說『要投三分球喔』,讓祖孫間的互動更為和樂。」佛光啦啦隊的成立,不僅改變社會大眾對佛教的看法,也改變啦啦隊員與家人的互動。
第五課
「影響」
產生蝴蝶效應
「佛光會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帶著全家長期護持佛光山、佛光會的蔡國華,除了自己擔任佛光合唱團團長,太太和兩個女兒亦是佛光會會長與佛光青年團幹部。他以「蝴蝶效應」為喻,期勉自己與佛光人都能當這隻蝴蝶,發揮好的影響力來改變大眾。
第六課
「積極」
愈做愈年輕
已從工作崗位退休的監獄布教師彭桂芳表示,加入佛光會才有機會走入看守所、勒戒所,她打趣說:「我看起來還是很年輕吧!」退休後的她,行事曆上總是排滿行程,她不以為苦,反而愈做愈有動力,覺得身為佛光人很有福報。
第七課
「熱心」
天天開心
「若要人生有靠山,一定要到佛光山」、「佛光義工有願力,天天吉祥又如意」。擅長對句、打油詩帶動氣氛的檀講師涂順龍,分享與國二孫女間有趣的互動,「因為我阿公是佛光人,所以我也要熱心助人」,涂順龍孫女受其影響,不但在學校落實三好運動,更得到校長的肯定與表揚,讓涂順龍與有榮焉,也讓台下掌聲熱烈、笑聲不斷。
第八課
「困難」
是逆增上緣
旗山分會會長林文輝之所以加入佛光會,是看到身為佛光會長的母親無私奉獻與付出的精神,因此產生好奇,在不斷觀察、研究母親為什麼願意這麼做之後,開啟了參與佛光會的因緣。「加入佛光會,讓自己的生命不一樣。」林文輝表示,佛光會的活動具有挑戰性,也因為困難、不容易,才能快速累積自己的資糧。
第九課
「行佛」
成長自我
前普賢青年團團長暨佛光青年妙慧講師陳昱伶,加入佛光青年團後,開啟了不一樣的生命觀,「透過活動的參與和服務,青年能夠學習與人溝通、活動策畫」。她認為,一個活動需要大眾成就,從中學習承擔。今年她更選擇了不一樣的人生,進入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就讀,希望能擴大自己的視野和人際關係,將佛法傳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