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信仰的武當山,供奉最高神尊為「真武大帝」,相傳是北方之神玄武演變而來,在台灣則稱為「玄天上帝」;武當山的古建築群也與真武神話息息相關。
相傳,玄武托胎於靜樂國善勝皇后,孕育十四個月後,於黃帝紫雲元年三月初三降生,十五歲時受紫氣元君的點化,在武當山修煉四十二年,於農曆九月初九功成圓滿,被玉皇大帝封為「蕩魔天尊」、「玉虛師相」、「玄天上帝」;每逢三月三、九月九武當山皆會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
玄武信仰受中國歷代皇室擁護,北宋大中祥符五年(西元一○一二年),宋真宗為避聖祖趙玄朗的名諱,改玄武為「真武」,且封其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真君」;元代統治者將北方真武神作為皇室的保護神加以崇奉,並封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成為道教中僅次於三清道祖、玉皇大帝的天神。
明初,燕王朱棣南下奪權,聲稱有真武大帝的加持與保佑,後奪得帝位,待繼位後,十分尊崇真武信仰,除在北京城建真武廟外,又在永樂十年(西元一四一二年),命隆平侯張信率三十萬軍民與工匠大建武當山,使崇奉真武的香火臻於極盛。
武當山全山宗教建築也多與真武大帝息息相關,其古建築群亦以《真武經》中真武修真的神話來設計布局,像在《真武經》中,真武出生地為靜樂國,因此在均州城外建有靜樂宮;五龍宮、紫霄宮、南岩宮則為真武修煉之地。
位於武當山北麓的玉虛宮,因真武被封為「玉虛師相」而得名,真武曾領元和遷校府一事而建「元和觀」;回龍觀、回心庵、磨井針、太子坡、龍泉觀等景點無不與真武大帝的神話有關,使朝山香客一進入武當山,即沉浸在真武修真的神話氣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