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軼事】 汪精衛 死不宜時

孫偉 |2010.04.22
922觀看次
字級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這首慷慨悲歌,頭顱一擲視死如歸,富有革命精神、男兒志節的五言絕句,人盡皆知。

汪精衛(一八八三-一九四四)於宣統二年正月,入北京謀刺攝政王載灃,二月二十一日,埋炸藥於升剎海銀錠橋下,欲俟載灃入朝經過時引爆,可惜因為犬吠,而形跡敗露,被捕下獄。

按照大清法律,如此大逆不道的暗殺行為,必是死刑無疑。然而因被謀刺對象攝政王介入了刑訊,在刑堂之上,攝政王和眾人,為汪的翩翩丰采和優雅舉止所感動。

汪伏地振筆寫狀,灑灑千言,攝政王吩咐呈上一覽,完美的書法,令載灃激賞。攝政王表示,政府處決革命黨人,只會愈殺愈多,就判決汪精衛終身監禁吧。

第二年,辛亥武昌起義,革命成功,汪被釋放,恢復自由。雖然暗殺行動失敗,但他在被捕入獄後,所寫的這首豪情萬丈的詩句,讓他在當時成為人人稱羨仰慕的血性漢子、民族英雄。那時汪若被大清處以死刑,在歷史上,絕對是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的不朽革命烈士。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若使當時便身死,千古忠奸有誰知。」孰能料到,抗戰期間,汪精衛卻甘冒天下之大不韙,於一九四○年三月三十日,在南京成立了「偽國民政府」,效命日人,留下罵名。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十日,汪精衛病故日本名古屋。

太史公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無怪乎汪的友人,會油然發出「早知如此,還不如早些死去」的感慨與哀嘆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