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陳郁秀的媽媽莊金枝籌措坐月子費用,陳慧坤生平第一次賣出自己的作品。又花了半個月薪水,買了一個品質極好的搖籃,但郁秀喜歡被父母抱在懷裡疼愛,搖籃經常被家裡養的狗跳進去窩著。陳慧坤總是用日文唱著熟悉的搖籃曲,他看著女兒可愛的小臉蛋,越唱越高興、越唱越大聲,連附近鄰居都知道陳老師又在哄小嬰兒睡覺了。
父親畫圖、母親彈琴教唱歌,耳濡目染下,美術和音樂很早就進入孩子的心靈,成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份。在孩子小手中一筆一筆塗抹的時候,他非常有耐性教導畫筆要怎麼洗乾淨、要怎麼運用,其他的就是欣賞,他知道孩童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是可貴的,要呵護,而不是去壓抑、斲傷。
有時心血來潮,他會在某個下午為孩子們講故事,附近的小孩只要一聽到「鏘!鏘!鏘!」的聲音,就知道陳老師準備開鑼講古了。大夥興奮得跑來陳家,和郁秀、繼平一起通通躺在榻榻米上,聽這位唱作俱佳的「講古師」說關公和張飛怎麼神勇、諸葛孔明怎麼智退敵軍,還有孫悟空如何七十二變、唐三藏如何到西天取經。孩子們聽著、笑著、好奇著後面的故事情節,陳慧坤也彷彿回到久遠的幼年時光。
已經得過多次鋼琴比賽大獎的女兒郁秀,依然定時努力練琴,經常迴繞在她腦海中的,並不是數學公式或物理化學記號,而是樂譜上的音符。父親也瞭解她並不喜歡理科的東西,越念越懷疑將來是否真要照著世俗老路走下去。十五、六歲的年齡,正是尋找自我的起始階段,郁秀終於發現,音樂才是她的最愛,她不想繼續讀理科了,她要好好學音樂,終於鼓起勇氣跟父母開口。
陳慧坤雖然贊成女兒放棄明星學校的課業,但要求郁秀必須想清楚,畢竟是重大人生抉擇,這時候出國如果沒有拿到文憑,回到台灣將只有國中畢業的學歷。
這番話倒激起郁秀滿腔鬥志,她暗暗告訴自己: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女兒郁秀真的做到了。